中药调研报告

中药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药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药调研报告1根据辽果蚕[20xx]4号文件《关于开展果蚕花卉和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认真开展了果蚕花药等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现将中药材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中药材生产情况
20xx年末,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77万亩,比上年增加1.63万亩;产量1.36万吨,比上年增加0.34万吨;产值3.91亿元,比上年增加0.23亿元。其中,人参12.77万亩,辽五味2.64万亩,辽细辛2.04万亩,玉竹1.5万亩。
二、20xx年-20xx年中药材生产计划指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林下参、辽细辛、玉竹、辽五味等品种,搭配种植羊乳(沙参)、天麻、当归、山药等品种。“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材面积将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到13.5万吨,产值达到3.3亿元。
三、野生中药材资源状况、保护及利用情况
我市东部山区,属长白山余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野生及人工种植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有122科、601种,居全省县级首位。
中药材生产历来是我市重要的农业生产项目。近年来,野生资源近于枯竭,收购量逐年减少,人工种植势头强劲。目前,我市主要栽培品种有五味子、细辛、刺五加、羊乳、人参、天麻、龙胆等。近几年,由于市场的原因,传统的优势品种如人参、天麻等生产萎缩,而辽五味、刺五加等却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又引进了韩国食用枸杞、地黄、白术、丹参、辽槁本等新品种种植,为我市中药材提供了充足的品种储备,使中药材生产后劲十足,前景广阔。
大梨树五味子基地建设:20xx年,大梨树村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开展辽五味人工育苗并获得成功。20xx年,建设20xx亩辽五味生产基地,开创了我国辽五味人工大面积种植的先河。目前达到666.7公顷,占全市总量的63.5%,成为全国最大、标准最高的辽五味生产基地。20xx年,该村注册了“大梨树牌”辽五味商标;同年,辽宁省五味子协会在大梨树村成立,是我省首个省级协会落户村级单位;20xx年,该基地通过了国家中药材生产GAP(无公害)标准认证工作;20xx年开发出了五味子酒、五味子饮料等系列产品。大梨树村已经成为全国辽五味优质原料和种苗的集散地,五味子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以及国内各大药市、药厂。
林下参发展情况:
四、中药材主要品种销售渠道、产品去向及价格走势
辽五味主要以原料形式销往韩国、日本及国内各大药厂和安国、毫州等药市。其价格由最高峰20xx年的干品每公斤160-180元下滑到20xx年的每公斤20元。20xx年下半年触底反弹,到目前达到每公斤40元以上。
细辛也是我市传统的大宗药材品种,销售渠道同辽五味。20xx年水洗根干品为每公斤60元,20xx年为80元,目前价格为每公斤100元左右,为较高的价格水平。
五、名牌产品注册及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名牌产品主要有玉龙湖牌天麻、大梨树牌五味子、森参牌短梗五加系列产品等。无地理标志产品。
六、中药材深加工
主要有丹东神农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丹东五加高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等。主要加工制品中药酒、饮料、茶及中药切片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工品种都是初加工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小。再一个就是规模小,每药材吞吐量千吨左右。
七、中药材市场建设情况
全市没有专业药材批发市场。20xx年,大梨树建成了辽五味大市场,到目前,没有正式运转。
八、出口情况
辽五味原料年出口300吨左右,创汇200万美元左右,主要出口国家为韩国、日本。
九、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做大做强以辽五味、短梗五加为主的药材产业。要创建大品牌,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开拓大市场,把中药材生产当做今后五年稳定发展的.产业,在稳步提高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更多的农户靠发展中药材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中药材生产要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生产基地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优势品种如辽五味、短梗五加、辽细辛、天麻等价格波动大,处于不稳定状态;生产无计划,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容易造成劳民伤财,形成新的恶性循环;更主要的是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企业,仅能加工酒、饮料、茶、切片等初加工产品,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少,加工能力小,市场开拓力度不大。
(三)促进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做好组织保证。各级领导要把中药材生产当做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农户在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物资、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
二是要加大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要抓好典型,利用典型示范,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
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中药保健品及中成药等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争取并促成北五味子及短梗五加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域内外有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到我市开展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业务,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方便条件。
中药调研报告2一、新绛县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总面积597。18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54万亩,总人口34万人,辖9镇,153个行政村,是道地远志野生变家种的起源地,是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道地远志生产基地,全国半数以上的远志、半夏、连翘等中药材的初加工和集散都在新绛。全县主要药材种植品种有远志、黄芩、柴胡、半夏、地黄、金银花、菊花等,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2200万公斤。20xx年,“新绛远志”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远销日、韩等国家,并直供北京同仁堂,目前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新绛县的阳王镇、北张镇、泽掌镇、横桥镇区域,亩纯收入为3000元,全部 ……此处隐藏30717个字……展壮大起来,逐步成为我县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
2、加强领导,积极营造中药材发展的良好环境
XXX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中,党委、政府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县、乡、村党政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拿入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考核。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家中药材发展目标,国家、省、地相继制定的有关促进中药材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划定适宜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具体中药材生产中,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提供服务,切实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高度,把中药材生产开发摆上重
中药调研报告15甘肃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南部的高寒阴湿贫困区,是甘肃变自然条件劣势为特色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中药材也是贫困地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具潜力的发展之路。全省有70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10个县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3个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尤其以中国当归之乡岷县, 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中国党参之乡渭源县最为著名。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相当大的比例。如20xx年当归、党参、黄芪的产值占岷县农业产 值的60.7%,占渭源县农业产值的39.25%,占陇西县农业产值的20.87%,占漳县农业产值的21.86%,占临潭县农业产值的22.47%,占 康乐县农业产值的19.62%。
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面积在1000---5000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20xx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63万亩,比上年增长0.77万亩。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5.81万亩,占全市的87.6%,20xx年中药材种植情况与上年基本相同。因此,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等。
一、种植现状
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到20xx年高峰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2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近 20%,总产量达到4.5万吨。此后,受市场供求影响及新型高效作物替代,面积逐步回落并稳定在5万亩左右。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民联乡为主的万亩种植乡镇4个,以林山村、马均村、太和村等为主的千亩种植村10个。
2、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中药材较其他农作物而言,水肥土壤条件等要求不甚苛刻,近年来,由于受非典、禽流感和入世后市场开放的影响,作为医药和保健原料的中药材价格不断上升,市场行情看好,各种药材每斤均价均在4元左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条,种植大户、贩销大户先后成立了茂红中药材产销协会、三堡镇中药材协会、新天镇中药材协会、六坝中药材合作社等,也有一些企业加入了中药材产业的行列:青海永正公司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成药材加工厂房8000平方米、仓库8000平方米;锦世农业科技公司,中药材通过了药监局GMP认证,中药材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xx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初步建起了种子种苗供应、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3、种植投入少、能节水、易调茬、效益高
民乐种植中药材一般都是浇1水,相对农作物而言,比较节水;特别是,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秋水,避开了农作物种植用水高峰期,很好的解决了灌水的矛盾。
肥料使用量各种中药材要求不同,但投入都比种植农作物少,一般1亩地投入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中药材由于是特殊的用途,有很多药材,如黄芪等,按照GAP标准要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因此,很多中药材的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很少(但也相应影响产量)。
中药材的收益一般都比较高,在正常年份,防风、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的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在中药材紧俏的年份,一般在1500元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3000---4000 元,是平常年份的3---4倍。 以667平方米(1亩)种植板蓝根为例,投入:种子用量2公斤,种款为200元,肥料200元,农药、除草剂等30元,合计430元。收入:板蓝根常年产块根250~300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为6元/公斤,按最低产量和价格计算,产值为250公斤*6元/公斤=1500元。大青叶片亩产100公斤左右,收购价0.6---0.8元,100*0.6=60元。纯收益1560-430=1130元。板蓝根的价格波动很大,20xx年价格在12元/公斤左右,因此收益比今年要高1倍,今年板蓝根价格低,而且有价无市。
其他作物如甘草、黄芪、孜然等种植收益与板蓝根相似,都存在类似现象,收益的波动很大。
二、存在问题
1、种植方面的问题
栽培技术不配套:中草药的人工种植历史很短,很多中草药目前仍然采用野生药材,已经驯化的中草药也因为种植时间短,驯化程度不够高,科技人员对中草药的药物机理与种植间的相互作用,尚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的中草药种植尚停留在试验与摸索阶段,存在产量在年份间不稳定、药效与产量间的矛盾等等很多问题。因此,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假劣种子问题严重: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植物,大多数中药材的地域性很强,种植方法、地域、气候、年份都会影响种子质量,种子培育需要专门的种植技术,在种植方法上、化肥、农药使用方面有很多特殊性,以保障中药材的药效、产量。中药材种子、种苗从外地引进,往往出现水土不符的现象;农户自己留种,在种植、收获方面欠缺必要的技术条件,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假种子、劣质种子目前常在市面上出现,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正常发展。
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不稳定:我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种植历史较短。1995年左右,中药材种植才在民乐李寨林山村试种,并获得成功,在良种良法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
中药材自身的原因,价格波动大,导致种植面积波动巨大。中药材由于药用的特殊性,和当年的疾病发生情况、气候情况、销售与存储情况等紧密相关,价格波动本身就比较大,而中药材与种植的农作物有本质区别,除了加工中药材,难以有其他用途。以中药材王不留行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材种植的波动情况,年份间全国种植面积波动达20---40%,最高可达70%。其他中药材也有类似情况。
张掖市中药材产业也刚刚起步,而中药材行情不稳定,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上的大幅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张掖市中药材产业能否健康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