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5-11-01 17:06:21
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1

1、选聘“大学生村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动机不纯、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大学生考任村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但跟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谈心,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得历练,显然心里准备不足。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实践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在情理之中。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价值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2、“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具体体现在:成因

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家长冷;村民热,村干部冷。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了“困置设备”。

农村经过这么多年人力资源的单向输出而不输入,农村人力贫困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派下去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叫大学生村官,但实际上又不是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位置。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家长冷;村民热,干部冷的局面。

第一个热冷现象是:中央政府很热,要选派十万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级县以上政府也层层加码,好不热闹,但你去问一问乡镇领导,不少人会大倒苦水,说你编制要五年只减不增,目前还要把已有大批的乡镇干部大大缩减,让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他们心里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是冷冷的,挺为难的。

第二个热冷现象是村民热,村干部冷。村民热,是村民认为比起原有的村干部,大学生可能更有热情,也更愿意为村民做实事,村民与村干部本来就是一对怨家,不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新鲜的感觉,但村干部的压力就大了,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学生村官迟早会抢了他们的位置,所以不少当地村干部表面也可能赞成,但内部却很是惧怕。

第三个冷热现象是媒体热,家长冷。媒体对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重墨浓抹,因为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传。不少媒介也大炒热炒明星村官,却对这个群体的大部分无所作为不愿或者不敢披露。而与此对照的是,家长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是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的,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现在学了几年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无法交待的味道。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了,因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苗苗,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那能放心?

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模糊与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是两大成因。

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设置不清楚,非官非民,角度很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官,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也没有组织管理权。工作岗位不明确,基层没有指派具体任务。大学生村官一般选聘结束后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培训与指导,不少大学生村官被扔进“茫茫人海”,让他们自己去“玩”。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不少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做农村工作,大学生在校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也是造成他们无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当“村官”的越来越多,但是,对大学生“村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却没有进入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

解决对策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总之,要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村、各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个人的一道努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2

一、存在问题

1、大学生村官角色转变不到位

这一年来,大部分人已经顺利完成了角色转变,有声有色的开展起了村官事业。当然也有个别人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工作中,守着工资在平平庸庸中度日子,不知道该该什么,或者怎么着手去开展农村工作。也有人对三年以后留任没有信心,甚至不抱希望,置村上大小事务于不顾,空捧村官头衔身兼他职。

2、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不适应

现有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农村最为迫切的经济发展并不吻合、匹配,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不能真正把所学专业发挥到合适与恰当的地方。比如,我县许多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当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发展经济,可是这批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为经济、农林等专业之外的专业, ……此处隐藏46780个字……我们应该充分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让这些文化在农村得以传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三是积极排查、妥善处理好矛盾纠纷,不断增进老百姓之间的感情。

农村是一片广大的热土,在中国农村仍然生活着7亿农民,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困难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我们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充分挖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种粮政策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共娱乐设施建设上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我们才能在推进城镇化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农民梦”。

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15

大学生村官践行“六个一”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构建和谐农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基层乡镇和村里各项工作,推动乡镇和村工作向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同时也是村委副主任,我更加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完成了调研走访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北曲村地处风陵渡镇风平线13公里处,交通便利,距县城25公里。由前北曲、后北曲、新兴、李家后坡四个自然村组成,共11个居民小组,610户,2100口人,现有劳力1400人,57名党员,其中1名预备党员。耕地面积2400亩,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主要土特产包括红枣、花椒、苹果、芦荟、芦笋等作物,禽类长期存栏15000只以上,生猪存栏928头。现有大棚17个,15个是种植西红柿,2个是种植芦荟。传统的粮棉种植及经常性的劳务输出。

全村共610户,走访了590户(其余20户电话访问),其中特困户7户,低保户65户,五保户5户,患重大疾病7户,致富能手10户,帮扶对象一户,刘锁胜,常年有病残疾,生活困难,靠低保和农业种植生活,没有其他收入。

走访期间,进村入户,确保进到每一户农户家里,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听取了群众对基层工作以及对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填写了集中走访活动民情表。

二、反映的主要问题

1、惠农政策方面,走访群众普遍反映小麦玉米直补、医保、退耕还林等方面都落实的很好,真正做到了惠民,在、把政策落到了实处,尤其是李家后坡离村中心较远,各项惠民富民政策也很好的到位了。

2、对北曲村发展方面,突出问题主要有:李家后坡地形不好,距离远,土地小块,不利于农业发展等。

3、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方面,村里没有网线接口;村里没有下水道,排水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吃水困难等问题北曲村大学生村官“六个一”活动调研报告北曲村大学生村官“六个一”活动调研报告。

4、李家后坡自然村方面,吃水上各家各户应按水表,方便农户以及避免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纠纷;解决下水道问题,从而解决群众的排水难问题。

5、沿路卫生以及村生活环境不好,影响村形象以及村民生活环境。

6、缺少学习农业技术的机会,缺少农业技术方面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在村蔬菜大棚方面。

7、村民整体素质不高,希望可以加强村民的学习与素质教育。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村里缺少资金的扶持,比如在吃水方面和排水设施方面,光靠村里自己解决,就有很大的资金缺口。

2、村里农业方面缺少技术与人员的支持,传统农业方面,没有技术人员的指导,村民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种植,因此产量与质量方面没有大多的提高。

大棚蔬菜方面,更是缺乏技术与人员,刚建起的时候,十几户农户还赚了不少,但是技术人员撤了之后,产量与质量上一下子就滑坡很多,因为大棚蔬菜在北曲并没有形成规模,因此技术人员难以到达北曲,因而农户就不怎么赚钱了,也就不想发展大棚蔬菜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发展。

3、农户思想不够跟随发展,不够解放,这样就阻碍了村里的农业规模发展。

四、农户对村发展的建议与意见

1、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方面尽量能做到公开透明,村务财务公开,让群众心里踏实。

2、和李家后坡的村民协商,可以将李家后坡的不利地形整合起来,这样有利于这个自然村的发展。

3、尽快解决村里的一些实际问题,联系网通将网线口接到村里,方便群众上网;尽快解决村里的吃水与排水问题。

4、李家后坡作为北曲的一个偏远落后自然村,在吃水方面希望政府多给与帮助与支持,让李家后坡的村民也富起来。

5、规范村里的卫生制度,让专人负责村里的卫生,沿路卫生要定期按时打扫,村巷道设垃圾点,定期专人负责拉倒,清理垃圾与林带杂草等,给北曲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6、虽然不能让全村农户都外出参加学习,但是也要给予村民代表或者农业种植与养殖能手外出的一些学习机会,多了解,多学习,多掌握一些外面的经验与技术,进而发展本村的农业。

7、在村里多做宣传教育,讲解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等,可以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发展村的经济,提高村民的观念意识等。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今后打算

1、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尽自己最大能力,配合村干部向社会和政府争取项目资金。

二是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多向村民宣传政策与时事,交了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组织村民开展娱乐活动等,提高村民的素质,解放村民的意识,丰富村民的生活。

三是平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干少说,用实际行动来帮助村民,协助村两委干好村里的工作,及时完成镇政府布置的任务。

四是经常和村民沟通,多和村民走动,了解村民的需要,掌握村民的基本情况,有问题及时的给村干部反映,做好记录,多向老干部村干部学习经验,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完善自己。

2、今后打算

把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做好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北曲村大学生村官“六个一”活动调研报告工作总结。在此次走访实践活动中,我所以“服务群众、管理创新”为主题,以“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

通过走访活动,让群众深刻感受深刻。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做到了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情感融洽在基层。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走访活动形成制度化,把走访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切入点,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并长期坚持,切实把这项活动上升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关系,保平安保稳定、促和谐促发展的重要载体。

今后,我会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工作开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围绕村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给予帮助与解决。虚心向村干部等基层干部学习与请教,用更加严格的标准和务实的作风开展好工作,发挥自身在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的优势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在弱势群体、民生等方面的调研,以更好地用自身的知识、才干和志愿者精神服务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