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秋天作文

【精品】小学生秋天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秋天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秋天作文 篇1
早晨,金灿灿的.阳光照在窗台上。小鸟在枝头叫着,一阵风吹过,树上的树叶纷纷落下。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互相追逐着玩耍,金色的秋天到了。
我也穿上了厚外套,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和爷爷一起去上学。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
小学生秋天作文 篇2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景色宜人。这正是出去玩的好时节,我经常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在公园里,我们偶尔能看到一些叶子像金黄色的蝴蝶一样不紧不慢地落到地上;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我们还能看到在枝头上有一些红彤彤的果子,像一个个喝醉了酒的大汉。
天气凉爽了,公园里的人也随之越来越多了,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欢快的笑容。有人在草地上欢乐地追逐着风筝;有人在山坡上飞快地骑车,还有人在悠闲地散步,真热闹啊!.
我们在草坪上野餐,享受秋天美味的`果实,酸甜的桔子、脆脆的枣子让我们尝到了秋天的滋味。这时吹来了一阵风,吹走了夏天的炎热,吹来了秋天的凉爽,让人精神百倍。我们来到石桥上,看着桥下那静静流淌的河流,我的心顿时也平静了许多。我们又来到竹林里,看着别的植物都已经枯萎了,竹子却还生意盎然,我不仅对竹子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肃然起敬!我也要像竹子一样,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
秋天真美丽呀,我喜欢秋天!
小学生秋天作文 篇3
过了中秋节后,我发现天气渐渐变凉了,小朋友们身上都穿上了长袖子的衣服,夜晚变长了,天也黑得早了。我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呀?”妈妈说:“秋天已经来了。”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还有哥哥去位于十里的城郊找秋天。来到庐山区的`九莲南路,忽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们都沉醉了。我们不由自主地沿着香味找去。哇,原来路旁有一棵开满金黄色小花的桂花树。妈妈说,那清香就是从桂花树发出的。一朵朵金黄色的桂花如同绽开的一张张笑脸,微风吹来,它们轻轻摆动,似乎是在向我们挥手,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我们观赏完桂花继续向前找去,只见茂盛的柿子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圆圆的灯笼挂在枝头。哦,原来秋天就挂在柿子树上!
在回家的路上,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我们感觉到了阵阵凉意。原来是风儿把秋天带到了大地!
啊,秋天真美呀!
小学生秋天作文 篇4
几场阴雨将上海带入秋天,树叶纷纷落下。记得在小学时代,刚学习作文,老师们常布置与四季相关的主题进行写作。与此同时,一些相应的修辞、句式,甚至思维方式相形而出。写春天,一定要用上“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姑娘来了”等语句;写夏天,就是小狗吐舌头、知了在树上鸣叫,以及“六月天,娃娃脸”;写冬天,得用上“瑞雪兆丰年”、“银装素裹”等辞藻。
那么,“为赋‘秋’词强说‘秋’”勉力拗造型拗出来词句都有哪些?关于秋天的作文有什么模版可以效仿?今天,我们一起翻翻小学作文教材,看看“秋天”里必不可少的套路。
偏正短语与比喻拟人
所谓偏正短语,一般是指定语或状语修饰中心词所组成的短语。这也是我们在写景记事作文中,最经常、被训练次数最多的结构。例如,最简单的“湛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溪”,ABB式的“黄澄澄的麦穗”、“红彤彤的苹果”都属于此类。在常规的写作方法中,还会将这些短语按照目之所及或是游历的空间顺序进行编排,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常常会写出以下繁复、套路的词句:
我们来到了田野,沉甸甸、金灿灿的谷穗弯着腰,把大片的田野染成了金色,一阵秋风吹来,田野里泛起了滚滚的波浪……
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重复和审美疲劳,教辅里还会提醒大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最常见的就是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像上文中的“谷穗弯着腰”就是最基础的拟人手法的尝试。使用拟人和比喻,从理论上认为它能让景物不仅仅局限在平面上,而且更会富有生机与活力,化静为动,比如:
秋天,有许多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多么像一串串拴在一起的铃铛,风儿一吹,就摇出了秋天的歌吟。秋天把红色给了枫叶,一片片枫叶像一只只蝴蝶,在为秋天的到来尽情舞蹈。秋天把橙色给了桔子,一个个桔子像一个个灯笼,在为秋天举行的晚宴做准备。
虽然套路多多,但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其实属于进阶“技能”,学生要会使用也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和联想力之后才能灵活运用。
刻意的修辞
除了比喻和拟人,教辅里常常有意教授的还有排比与引用。不论是课堂上还是教辅中,常常都引导学生多写排比,理由是“排比能提高文章观赏性与句子气势的”。当然,如果能将排比、拟人、比喻多种修辞手法复合使用,更是锦上添花,于是范文中出现最理想的语段如下:
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妹妹的脸;圆溜溜的柿子,像一盏盏发光的小灯笼;黄澄澄的桔子,像一个个气鼓鼓的小皮球;紫盈盈的葡萄,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虽然它没有春天那样,有嫩绿的小草,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像夏天那样生气勃勃,有蝉在吟唱,有葱翠的大树;也不像冬天那样雪花飞舞,有孩子在堆雪人,滑雪橇。
不同句式的.交错使用,虽不及长短句富有韵律美,但也有助于增强节奏感,丰富文章的多样性。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们在开头部分通过引用点题,例如“秋风秋雨愁煞人”,再高阶一些还会用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在行文结构上,教辅常常引导学生以“总-分-总”或是“总-分”的结构,开头定调,中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是从前往后打一套下来,结尾部分升华抒情。这一模式虽然刻板单调,但可操作性强,教导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不得不承认,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写作初期快速找到方向,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质量中等的习作。
狭限的情怀
秋天渐变的景色与情怀历来是文学家“角逐”的焦点,世世代代流传下不少经典的吟秋诗词文段。古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有史铁生写下“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古往今来谈秋的大作能广泛流传、历久弥新到底都赢在情怀上,当我们接受过系统的文学教育后,再回望小学作文中关于秋天的场景时,常常感到那些片段稚拙地令人发笑。细细想来才发现其实在写作要求中“表达真情实感”,是对一篇文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
教辅与老师教授小学生写作文,几十年过去,在技术、手法等“硬件”要求上不断磨砺、学习、反复练习以达到精进上乘,但真正的“技巧”或许正是黄遵宪当年提的“我手写我心”。我们翻阅这些作文时,能感受到孩子们写作时的“努力”,努力后的结果更像是炮制一颗更虚伪的“心”,并将其当作“真心”来写。就像最经典的作文故事:我在马路上捡到钱,心里经过丰富的斗争,随后想到古往今来的伟人,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于是我把钱还了回去。在一个“捡到钱与还钱”的谎言之外,又炮制了一个“受伟人激励”的谎言。
这些文段,常常借着“借景抒情”的名头与逻辑进行描绘,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啊!这如诗如画的美丽的秋天,让我不得不爱”,“一股股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我顿时迷醉在了花的海洋,不知归路“
读了这么多年优秀范文,写了这么多年作文,到最后却发现找不到所谓的“真情实感”大概是最大的悲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