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时间:2025-11-19 06:46:07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昨天带孩子们去看了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印度语的,影片讲述了一位摔跤手爸爸把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都培养成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看的感动的几度泪奔......

影片开始时是男主人公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年轻时的摔跤经历,他拿到全国摔跤冠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继续他所热爱的摔跤事业,年轻的马哈维亚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奈何他与妻子达亚卡连生四胎都是女儿,眼看希望破灭了,但一次两个女儿跟小伙伴打架的事件又重新燃起马哈维亚的希望,因为两个女儿把两个比自己还高大的男孩打鼻青脸肿...他断定自己的两个女儿是天生的摔跤手,于是开始对女儿的残酷训练..

要知道印度是一个对女性极度歧视的国家,在印度女性更可谓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想让女孩子成为理想中的摔跤冠军,而且是世界冠军谈何容易?

可这位父亲先有梦想,然后一步步的去实现梦想...

在印度,女孩子的衣服只有裙子,也没有哪个女孩剪短头发,而马哈维亚为了让女儿们更好的适应训练,硬是剪短了她们的头发,还给她们穿上了跟男孩子一样的短裤短袖..这在当地人看来是有伤风化的事情,当然对她们是冷嘲热讽,说珀尕家的女儿将来肯定嫁不出去,谁家愿意娶一个摔跤手做媳妇呢?妻子也一度反对,但马哈维亚还是坚持下来不去管别人的眼光,他对妻子说要培养女儿做世界冠军,让女儿成为伟大而独立的人,而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还只是十来岁的吉塔和巴比塔当市并不能理解父亲,认为每天近乎虐待的训练是因为打了人爸爸对自己的惩罚,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她们开始偷偷的改动爸爸的闹钟,在爸爸起床后把自己的脸上抹一些水当作自己训练出的汗水...还在妈妈的帮助下偷偷的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当爸爸在那场婚礼上找到她们后大发雷霆,甩手而去...

吉塔和巴比塔委屈的跟她们的新娘朋友诉苦,说着她们爸爸对她们做的种.种训练...那个新娘朋友却对她们说:“我多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不管训练的多么艰苦,但至少是真心为我着想,而不是让14岁的我这样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男人来缓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两姐妹听后好像明白了什么,第二天,她们早早的起床开始的真正意义上训练!

一路上的训练都有爸爸的指导,从省级摔跤手到全国冠军再到世界冠军,马哈维亚让女儿们一步步接近梦想并实现梦想!

这部片子让我最感动的是爸爸不畏人言,坚持成就女儿的毅力,他明白女儿的优势和弱势,更明白如果不让女儿有 所成就,那等待她们的只能是家里的锅碗瓢盆和永远都做不完的家务。

听说这部片子是来自于印度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拍摄的,现实中的这位父亲更让人敬佩,他先后培养了六个女子摔跤手,其中三个是世界冠军!而这六个女孩分别是他的四个女儿和两个侄女,虽然三个世界冠军但其他三个也是成绩不俗的!

上图是真实中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和他的女儿们

父亲,这个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角色,我想,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父亲离父亲这个称谓的真正意义还相去甚远!像影片中的父亲对女儿所做的事情在现实中应该没几个能做的到,不论是狠心还是爱!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不拘传统并打破旧思想的父亲,才能成就女儿的成功!人心中有梦想就会有动力,父亲用自己的梦想为孩子心中也种上一粒梦想的种子,小心翼翼的培育它发芽 成长 开花!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着孩子一起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前行。把父爱用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真的很让人震惊!

建议大家去看看这部片子,肯定会让大家有所收获!

从感动到震惊再到震撼!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一个曾经当过印度全国摔跤冠军的爸爸马哈维亚,渴望生下男孩,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为印度拿上一块世界摔跤金牌,为国争光,让国歌声响起在世界赛场!但他却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快放弃梦想的时候,在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与小伙子的一次打斗里,看到女儿的天分,决定把女儿培养成摔跤世界冠军。于是他与妻子商量以一年时间为限,让他按照自己的训练方法锻炼女儿,嘲笑声里裹着汗水,汗水里夹着泪水,女儿由开始的极度反抗,最终喜欢上摔跤,一步步的坚持,最终获得世界冠军!

很普通的剧情有木有,完全就是一部普通励志片的剧情!可看完我才发现影片远不止励志这么简单!

看完剧情简介很快会不假思索的提炼出一个观点:1、爸爸没有完成的梦想为什么要强加给女儿;2、女儿明明不喜欢摔跤,作为父亲为什么毫不退步,不顾嘲笑与反抗,坚持自己的想法!

带着疑问去影片中找答案!

两个有争议的观点,由先解答第二个观点入手。影片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和很关键的故事发生背景!关键点是,一开始爸爸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把握,所以他开始的目标是一年的期限(当然我们可以把一年的时间类化成一段时间),这一点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麻木的一意孤行的爸爸,一年里他用自己的行为唤醒孩子的心灵,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印度背景,童婚盛行,女性严重受到歧视,女儿吉塔在一次婚宴上听同龄的女孩对她说,"真羡慕她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不用这么早早地就嫁给一个自己毫不认识的人!"瞬间女儿吉塔理解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哪里是在逼迫她干自己不想干的事,爸爸是在用心去爱女儿,希望女儿未来的生活能多一份选择,多一份自己想要的选择!

究竟是女儿艰苦训练后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爸爸的梦想?还是爸爸的魔鬼训练成就了女儿的冠军梦想?还是父女俩共同面对一切,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为印度这个国家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印度人的梦想,印度女孩的梦想?

答案就在国歌响起的那一刻!

国歌响起...

此刻还会觉得是爸爸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女儿吗?

站在最高领奖台的女儿会觉得能成为世界冠军也是她的梦想吗?

人们还会嘲笑他们吗?

奏响的国歌是所有印度人的国歌!

梦想,梦想,梦想有很明确的界限吗?!

有人也许会说,那是他们成功了,如果不成功,那还会有答案吗?

有!

梦想成功了会是怎样?梦想没有成功又会是怎样?咦,怎么会觉得这个问题怪怪的?梦想是从一开始就要被分成成功和不成功的吗?

你说怪不怪这时我咋想起了欲望,因为印象里只有欲望才有实现没实现,满足没满足的说法!

梦想一定是有别于欲望的!

梦想是那些结果好坏都无所谓,仅仅是做的过程,就能让你感到爽的事情。

欲望是得到的瞬间很爽,长久拥有后又挺无聊的东西!

梦想就如同一片花海,无数 ……此处隐藏15812个字……喱风味的东方料理,令人大快朵颐之余,也不枉这一遭,身心舒畅,还能回味良久。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意欲将女儿打造成世界级摔跤手的故事。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更不要说要做摔跤手。

因此,辛格的行径遭到了全村人的指责,一系列的起伏跌宕后,女儿们成功进入了英联邦摔跤比赛。

整个故事,有着“木兰从军”一般的东方古典底蕴——苦心孤诣的父亲,勤奋刻苦的女儿,数十年如一日的操练,最后的胜利,俨然是一碗苦情的励志鸡汤范本。

[摔跤吧!爸爸]具备很高的观赏性,这使得两个多小时的成片节奏非常好。

剪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量摔跤戏的处理上。

电影用极佳的视听语言和轻快的节奏,完全打破了大众对于宝莱坞电影的偏见,预想中的大段歌舞并没有大量出现在片中。

快速的蒙太奇剪辑之下,电影的商业质感愈发明确,影片后半段的比赛段落尤为突出(尤其是最后一幕决战)。

由于摔跤比赛赛制是三回合,每回合两分钟。

电影并没有主观压缩时间,而是通过场内与场外的镜头进行穿插对比,纪实一般的时间特写,充分营造出对观众的心理压迫;

同时,应接不暇的过招在中景、近景和运动特写的加持下,呈现出英姿飒爽的拼搏态势。

晋级赛过程里,吉塔对待对手的方式由防守——进攻——防守——进攻轮番进行调整。

这种战略上的处理,除了平衡了电影的娱乐属性,同时还科普了这项运动本身。

技术层面的有效推进是节奏把控得当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演员准确的表演进行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主演阿米尔·汗和饰演吉塔的法缇玛·萨那·纱卡,都接受了长达一年半的系统训练。

在拍摄过程中,面对难度系数极高的专业动作,演员并没有用替身而是亲自上阵。

这样的敬业精神,直接促成了影片摔跤动作场面的极强观赏性。

[摔跤吧!爸爸]显然没有沉醉在制造单纯的感官刺激奇观之中。

经典的竞技体育电影不胜枚举,但多以男性视角为主,如[洛奇]和[愤怒的公牛]等拳击类型电影,用凌厉的男性荷尔蒙,引领雄性体育竞技电影的血色风潮;

而[摔跤吧!爸爸]则完全另辟蹊径,在好莱坞的[百万美元宝贝]聚焦女性拳击手之后,把视角放到女子摔跤这一少有人尝试的领域,在当今的印度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振聋发聩。

“你的对手不仅是那个澳大利亚选手,还有那些歧视女性的人!”——决赛之前,马哈维亚对吉塔的一番话,揭示了影片意欲传达的主旨。

金牌和胜利不仅仅意味着个人梦想的实现,更是女性打破固有的性别认知,去赢得尊重与发言权的必要手段,这是独属于印度本土的“女权电影”。

除了女性层面的关注,电影对父女情的处理也值得玩味。导演将摔跤与亲情这两个极富激情的题材混合到一起,产生绝佳的化学反应。

尤其是在电影后半段,吉塔用新学的摔跤手法“战胜”了父亲,父亲倒下的那一刻暗示了微妙的寓意,究竟是父亲的旧招有用,还是教练的新招有用?

父亲与女儿之间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被处理得愈加暧昧。

总体来说,[摔跤吧!爸爸]虽然略显鸡汤,俗套的故事与单一的情感表达也成为电影的问题所在。

但导演用精心酿造的作料,熬制了一碗别出心裁的“正能量”鸡汤,尽管这碗鸡汤缺乏惊喜。

但是,历经大众口味检验后的官方菜谱,总会有它屡试不爽的忠诚食客。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

周六晚上跟儿子一起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从父爱、坚持、体育、爱国等多个角度来展开描述,结构紧凑,扣人心弦,非常精彩。同时,影片中穿插的印度歌曲也非常好听。

爸爸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摔跤全国冠军,后来因为生计放弃了摔跤。他一直希望能生个儿子,好让儿子完成他为国争光、赢得摔跤世界冠军的梦想。

尽管邻居们给马哈维亚夫妇提供了多种生男孩的秘方,结果还是一连生了4个女儿。就在马哈维亚以为希望彻底破灭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马哈维亚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妻子约定用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如果训练没有成果就彻底放弃自己的梦想。结果两个女儿,在父亲接近残酷的训练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先后获得了印度摔跤全国冠军,进入了体育学院,加入摔跤国家队。

大女儿吉塔进入体育学院后,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发现训练、饮食的要求也没有之前爸爸的这么严格,新教练的训练方法也跟爸爸不一样,渐渐的志高气傲起来,觉得爸爸的训练方法过时了。

大女儿吉塔一直是爸爸马哈维亚的骄傲,当看到女儿训练方法有问题,但是又听不进自己的建议,内心非常难受。

吉塔的新教练,水平平庸,但自以为是。由于训练方法不科学,比赛策略不得当,吉塔在随后的一系列国际比赛中纷纷落败。

就在吉塔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给了她信心。爸爸马哈维亚在体育学院附近租了房子给女儿开小灶。最终吉塔战胜了自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赢得了英联邦运动摔跤世界冠军,激励了印度更多的女孩加入了摔跤这项运动。

这部影片中有一个争议最大的话题是: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强迫自己的女儿用近乎残酷的方式来进行摔跤训练,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我的观点是: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太多值得指责的。爸爸马哈维亚觉得为国争光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同时也看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因此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当时印度社会背景下,这也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大胆尝试。

最后再谈一下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的其他几点感想:

1、做好一件事,光靠勤奋还不够,得专业。爸爸马哈维亚在对两个女儿的训练、饮食上有一套科学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蛮干。

2、对要做的事情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更能让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比如,决赛前爸爸对吉塔说:"你的胜利不只属于你,还属于千千万万被误解被歧视的女孩。" 这给了吉塔很大的信念来赢得最后的比赛。

3、教育因才施教很重要。吉塔的长处是进攻,而新教练一味让她防守,导致了一系列比赛的失利。

4、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有时明确的表达出来会更好。两位女儿通过跟同伴交流,真正认识到爸爸的良苦用心之后,训练明显比之前更积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堪称本年度,不,是近两年来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也是最适合亲子共同观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是讲述一个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

虽然讲述的是严肃的话题,却充满了幽默和诙谐的态度,不是单纯凄惨的励志故事,而是在欢笑中戳中泪点。

电影的节奏明快紧凑,张弛有度,整场电影140分钟,却完全没有太长的感觉,尤其是女儿的摔跤比赛,每场比赛都让人紧张万分,捏一把冷汗,最后的胜利让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