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时间:2025-07-15 19:41:08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合集15篇)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

一时,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国诗词大会》以罕见的魅力把老中青三代人同时吸引到电视机前,不仅刷新了收视率新高,也在荧屏内外掀起了一波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更多的人在领略到诗词之美、诗词之趣的同时,纷纷感到自己诗词知识的匮乏,惊呼“好想再学一遍古诗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古典诗词,作为中文特有的一种文体,不仅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也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靓丽瑰宝。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那些历久弥新的古典诗词,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

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诸如珍爱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求新机遇、新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人顽强执着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拳拳爱国心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历经时代的演绎和岁月的磨砺,更加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当今时代,会作古体诗词的人已是凤毛麟角,用网络流行语篡改恶搞古诗词的却屡见不鲜。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现行的教育制度也没给古诗词留下多少空间,默写古诗词在高考中只占6分比例。在此“指挥棒”下面,中小学语文教学正落入“工具理性”陷阱之中。但不管怎样,中国百姓对于诗词的喜爱,从来就没有停歇过。近年来,一些被“损坏”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正在得以逐步修复。

让人欣喜的是,中央电视台率先垂范,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又特别推出了这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据悉,全国共有5万多名诗词爱好者报名参加,选手从农妇到教授都有,更不乏各种学霸小明星们闪耀舞台。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普通人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以文会友,用优美的古诗词你来我往,绽放出各自的精彩。

荣登此次《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宝座的是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武亦姝。这位只有16岁、身高180、诗词量20xx首、把陆游当作“男神”的00后萌妹子,每次比赛都以汉服造型登场,其在舞台上散发出来的自信、古典的气场,以及行云流水般的答题速度,令台上对手心服口服,在台下圈粉无数,一夜之间便蹿升“网红”行列。来自湖南衡阳的湖湘才子彭敏也在台上惊艳了一把,荣获亚军。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被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深深的震撼了,让我领略到了经典古诗词的美妙,评委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中国古诗词就像一块美味的蛋糕深深的吸引了我。寒假开学前,妈妈带我去书店买学习用的书,我直奔卖古诗词的地方,左找右找,怎么也看不到《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我不罢休地去问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咪咪地说:“你要的这本书可是畅销书籍,现在脱销了,啥时候再来还真不知道。”看着我失望的表情,妈妈安慰我说:“我们再去其他书店看看,也许会有,妈妈一定会帮你买到的。”我满怀期待的朝妈妈点了点头。下午我和妈妈又去了两个书店,也都卖完了,等我们从书店出来,天都已经黑了,我和妈妈精疲力尽的回了家。但是没买到书的事情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总是让我很郁闷。

一天放学回家正在写作业,妈妈打电话给我,让我去楼下拿包裹,我没好气地说我写作业呢,没时间。妈妈在电话另一端神秘地说既然不想要惊喜那就算了。惊喜?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包裹里会是什么呢?我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下楼拿了包裹,沉甸甸的,方方正正的,难道是……我有点激动了,急步上楼拆开一看,我开心地跳了起来,对,这个惊喜就是我心心念念的《中国诗词大会》,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翻开书的那一瞬间,我仿佛进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在诗词歌赋的带领下,我体会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感受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苦闷,品味了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之情。我穿越历史和作者一起去品味、去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与清澈。“叮咚、叮咚”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妈妈回来了,我抱着妈妈狠狠的亲了一口,妈妈笑着说:“看来你的作业一定没做完,诗词倒是看了不少吧。”我这才惊觉到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我呢,我吐了吐舌头对妈妈说:“放心,我会很快写完的,写完了我再继续读我的古诗,再让我梦回大唐。”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别贫嘴,快去写吧。”

自从有了《中国诗词大会》,只要我出没过的地方都会有她的身影,她就像我的闺蜜一样和我形影不离。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爱她,因为她给我带来了快乐,给我了学习的力量和激情,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浩瀚与魅力,我心里还有一个小计划,那就是:我要参加下一届的中国诗词大会。为我加油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

连续看了三天第二季诗词大会了,之前的第一季也断断续续看了一点,在此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百人团一起答题

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简单的答题部分,有填字题、挑字题(九宫格)、给下句说上句题、选择题、挑错字题。从题型来看还是比较全的。另外,题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小学、中学课本里的诗词。我认为这一部分是为了普及用的吧……另外观众在电视机前也可以一起互动,还挺好玩的。我觉得那个用箭射向屏幕的地方有点浪费时间,不过可能是为了舞美和答题者的悬念而设的,另外让结果比较直观。

第二部分:飞花令

这个就比较考验选手的诗词储量了,就是给一个字(这三天的字分别是“花”“春”“月”)然后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诗词,直到一方说不出来为止。这个我基本就不太行了,所以看的时候就各种膜拜,另外给予我力量(突然中二什么鬼 )去背更多的诗词。看的时候我以为我爸会跟我说:“你看看人家,都是十六岁,这么厉害,你行吗??”但意外的是,他居然没说 ......

第三部分:抢答题

这个前几道题还挺有意思的,是边看画边猜诗,还要求比较高的想象力吧,反正选手答题时应该挺“惊心动魄”吧...后面的选择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主要是看选手的心态和抢题的速度,看得也有点揪心

从赛制来说,我比较困惑,因为从第二季第二场来看,四位选手都是答满了九道题 ……此处隐藏9060个字……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曾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综艺栏目奖。

为了第二季更进一步,制作团队在又付出了更多努力。

“创新不易,靠的是电视人的觉悟,为电视人的志气而战。作为国家电视台,也有责任去担当。”阚兆江说。

第一季的时候出题范围局限在唐宋,第二季入选节目的诗词则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

内容设置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大的难点。作为一档大众电视节目,诗词太简单和太难都吸引不了观众,必须做到“熟悉又陌生”,不能离观众太远,也不能离观众太近。

“比如有一道题‘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说的哪个节日,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在说“重阳节”,这时候观众就会有知识上的满足感,能把观众黏住,让他有参与感,形成一种与节目与选手的互动。”阚兆江解释。

点评嘉宾康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竞赛性和高雅性的结合。

选手陈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更看重专家对自己诗词世界的引导。“哪些作品开始读,用什么方式读。对我们业余爱好者而言,这是接触老师,接触经典很好的机会。”

至于,怎么才能成为接近老师的百人团成员。颜芳透露,百人团的诗词背诵大致在300首—3000首。“至少要熟背《唐诗三百首》。这是最起码要求。”颜芳说。

除了内容,第二季的比赛还升级了赛制,如“飞花令”的设置,让节目效果更加出彩。

有网友说,节目太注重选手的故事。阚兆江承认对选手 的选拔有所控制。他说,如果只是为了比赛,节目组大可以去高校里最顶尖的中文系请几位学生来参加。

“我们今年特意丰富了百人团的构成。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一百多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不分年龄、不分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阚兆江介绍,“一个人在这里有好的表现能激发一千个一万个跟他差不多的人接触诗词。百样人生才能激发最大的文化价值。”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4

正月里,我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人生自有诗意。”这是主持人董卿老师常说的话,也是我喜欢这个电视节目的原因。当选手答题开始,宁静幽远的古风音乐便响了起来,配上绚丽的水舞台,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感觉身心都被陶醉了。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诗情,不一样的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中可谓是人才济济。上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稚气未脱的孩童,高手如云。有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所有想象”的高一女孩武亦姝;擅长用文言文写作的初一学生叶飞;满腹文采的北大工科博士生陈更;还有伶牙俐齿的王若西。

其中,第九场的二号选手白茹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茹云是一个朴实、乐观、坚强的人。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白茹云和诗词的最初结缘,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的弟弟小时候脑子上长了一个瘤,发作的时候,就使劲打自己的头,打得头都破了。白茹云这个长姐就在这个时间给她的弟弟背诗,弟弟听了,便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她便再背。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古诗词的。

白茹云在六年前也生病了,得了癌症。为了做化疗,为了省24元车费,她放弃直达的车,早晨5点起床,辗转5小时,转车来到医院治疗。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她竟然坚持把一本《诗词鉴赏》看完了。做完化疗,她五官都有些退化,可她依旧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讲完了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大家都忍不住落泪了,而我们可敬的白茹云却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我对她敬佩得五体投地。我想,此时,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她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又想起了董卿老师看见在温暖的会场,白茹云还穿着那件厚厚的羽绒服时的表现。而对于董卿老师的疑问,白茹云并没有十分惊讶,反而很淡然地说:“还是保险一点吧,身体重要,我已经不在乎美丑了。”

喔,可爱可敬的白茹云又怎么会丑呢?就如董卿老师说的那样:所有能看到的美,都是暂时的,表面的。而这种表面上能看到的美对白茹云来说,根本无所谓,也不重要。她经历了这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事但还是和其他选手一样阳光,一样优秀。她轻轻松松答出了题目,这是大美啊!

《中国诗词大会》中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为了照顾母亲回乡的王铁隆,在自行车摊前与大家探讨故事的王海军……他们是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很美,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我遨游诗海,驾驭知识的航船,更让我感受到人间大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胜利之神就会向你招手。正如那句诗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5

这第二季,比起第一季来可是更胜一筹:首先是诗词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节目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二是赛制升级。本季节目增设具有“飞花令”环节。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三是舞台的设计,比原来更加华丽,大气;四是这里的一百多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

而主持人董卿的表现也是让人大吃一惊,以往观众们对董卿的印象,大多集中在“大晚会主持担当”、“央视一姐担当”上,而这次的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在各种细节中表现出了她原来也是博览群书的,是一名“真·学霸”,当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而且不管多忙董卿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通过这档节目逐步了解诗词,爱上诗词,从此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

感谢诗词,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两年,过年时都会播出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今年是第二季。

过年时,我去了姥姥家,所以没能看上直播,只能回家后观看回放,不过精彩还是不变的,而且这季有几大亮点:点评嘉宾都十分着名,有王立群、康震、郦波、蒙曼,几位嘉宾的点评与讲解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20xx年的《中国成语大会》与《汉字听写大会》上的双料冠军——彭敏已经当了四场擂主,在最后关头却与冠军宝座擦肩而过,成为亚军,让人扼腕叹息;而上一季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北大博士生陈更这一季也是争夺到了三场擂主,也算不负众望,但也与冠军宝座失之交臂;16岁的少女武艺姝这匹黑马却一往直前,最后一期只领先陈更11分,却成功晋级,又在飞花令中打败了百人团第一名王子龙,最后在擂主争霸赛中险胜彭敏,真可谓是高歌猛进,“英雄出少年”啊!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后的我也深受影响,不仅又知道了许多的古诗词,更是了解了许多的诗人,还打算去把家中藏书《诗经》找出来读一读呢!毕竟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再加上评委们的细心讲解,想不被吸引都难啊!真希望这档节目全年都会播出,而不是只在过年时!

感谢诗词,让我遇见这么精彩的你!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