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后感

时间:2025-10-24 22:16:11
红楼梦的读后感28篇

红楼梦的读后感28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的读后感1

暑假里,每天晚上空着没事儿干时,我就会在床上捧起《红楼梦》看一看。

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公认的文学名著,书中出现的人物有900多人,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孤芳自赏而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有逆来顺受的尤二姐;刚烈不屈的尤三姐;性格泼辣狠毒的王熙凤……人物个个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红楼梦》一书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族里复杂的矛盾。另外,全书除了塑造众多的贵族女子的形象外,还有很多平民女子的悲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会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这么多片段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个片段还是第14回合“动唇齿宝玉挨打”。如果我也在场的话,我一定会上前阻止贾政的,贾政也许是怕忠顺府又听了谗言,认为宝玉大逆不道,便自己毒打一顿宝玉。宝玉被小斯们按在凳子上打了十下,贾政每下都会提醒小斯们打重一些,最后忍不住了,抢过板子,咬着牙又狠命地打了三四十下才停手。宝玉这时已经被打晕了,我有点可怜宝玉了,但是宝玉是犯了错才会被他爸爸打的,所以宝玉这次也是自讨苦吃呀!当然我以前也犯过错,但是我的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而是和我和颜悦色地讲道理,就像我的良师益友。

宝玉那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本书值得一看!

《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奇书,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发现感兴趣的东西,相信你去读《红楼梦》也会成为一个“小红迷”!

红楼梦的读后感2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一部蕴含人间悲欢离合的巨作,有多少人读后发出了惋惜和感叹之情!

“花开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人说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为何要惺惺作态的去葬花呢?林黛玉是把花看作自己,花期一过孤零零地落下,无人欣赏、无人过问。

故事当中的薛宝钗公于心计,城府颇深,这里我想说的不是宝钗的资容和黛玉的风韵,薛宝钗之痛苦也非林黛玉能觉察到的。贾府处处皆是勾心斗角,而薛宝钗很在意这一点,处事圆滑懂得如何明哲保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人都说她端庄贤淑,聪明伶俐。而黛玉则不同,锋芒毕露,引来很多人的嫉恨。薛宝钗在《红楼梦》里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行酒令时薛宝钗抽到一签,签上画了一枝牡丹,并附上一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我认为这句诗用在薛宝钗身上,确实是绝妙。她对世事炎凉早已看透,好象她就是美丽动人的高山隐士,在用一颗清醒的心,冷静地看待别人的沉醉;这样一个异常聪慧的女子,也躲不过世俗金玉良缘的束缚,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在贾府白白的荒费了。

贾母异常溺爱自己的子孙,她特别喜欢贾宝玉,但是在大婚之际,贾母却是很无奈,可以说这是贾母的亲情在家族利益面前作出的让步。

花开花落,不知是孤零零的花朵辜负了潺潺的流水,还是潺潺的流水辜负了孤零零的花朵。

红楼梦的读后感3

紫鹃在床头哭得厉害,而此刻的你,已然奄奄一息。墙的那边,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贾宝玉,面对的是戴着红盖头的宝钗姐姐。黛玉啊,你若知道自己有今日是这样的下场,当初,你还会进贾府吗?

那年你十六岁,母亲突然因病去世了,体弱多病的你,怎能经受如此的打击,你也重重地病了一场。于是你父亲林如海把你送进了贾府。你的命运便由此发生了改变。

“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连王熙凤都直夸没见过如此标致的人。贾宝玉见了你,忙说:“这位妹妹好像在哪见过。”而你,对贾宝玉问你有没有玉,你说:“玉是稀罕东西,哪能人人都有?”于是贾宝玉抓起项上的玉就往地上砸去,说:“妹妹没有的东西,可见不是什么东西。我也不要有。”病榻上的你,可还依稀记得,当晚你为了自己引起宝玉掷玉的事,还掉了很多眼泪。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多愁善感的你,总觉得落花躺在地上不干净,须是埋进土里才行。于是,每当落花之期,你都小心翼翼的将花瓣收集起来,再埋进土里,还不眠伤感的哭一场。如今,花锄犹在,但它的主人再也不能用它来葬花了……。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寄居贾府,虽说衣食无忧,但总免不了悲伤。贾府里的很多人都各怀鬼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身处这样的环境,你该有多大的勇气去消除那些忧愁啊。

“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不停咳着,还吐了很多血。在贾宝玉掀开盖头的那一刻,你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黛玉啊,我无法接受你离开的事实,我只是愣愣地拿出你的香帕——那上面,该有多少你在贾府流的眼泪啊?来生,你还会进贾府吗?

红楼梦的读后感4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的读后感5

落英缤纷,红楼梦断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林黛玉葬花时泣的词。如今春早已来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谁都没注意那踩在脚下的落花。只要看到这首词,眼前就仿佛浮现出黛玉站在各色落花重重铺了一地的地上葬花泣花的情景,别人在欣赏那开在枝上正盛的花 ……此处隐藏10722个字……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书中,《呆香菱苦心学吟诗》特别吸引我。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于是黛玉就拿了一些书给香菱看,香菱拿来认真地读起来,把黛玉所划的都背了,又细细思索了一番,并说:“书里有好多诗我都非常喜欢,我一定要学会作诗才行,你再拿些书给我看吧。”黛玉听了,又拿了几本书让香菱读,还给她出了个题目,让她试试自己写一首。

这时宝玉、探春他们都来了,大家一起谈笑。但香菱一心写诗,也不理大家,一个人坐在旁边思考,连吃饭也顾不上了。大家见她写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却不肯,一个人坐在山石上发呆。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没睡着,刚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梦里的诗写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她作得好极了。

读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香菱却一心读诗,学作诗,让自己变得满腹诗经、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期间,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一些该复习的时间上用来玩游戏,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结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没碰过游戏了。

香菱的故事告诉我:“女子有才便是德”。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像香菱一样有才的女子。

红楼梦的读后感25

我们宿舍六个人有五个爱看《红楼梦》,还有一个说“只看过《红楼梦》插画版”,一直作为一个梗被我们取笑。这学期有四个人都选了《红楼梦导读》这门课,我是最拖沓的那个,于是在12月20号的凌晨1:40分,我突然想调转话题,谈谈我们都读红楼这件事情。

我们平时甚少谈起红楼。我刚刚看了另外两个室友发过来的论文,就像了解她们平时说话的语气一样了解她们的语言,但是真正落于笔端,观点和我完全不一样还是让我非常惊讶的,喃喃道,我们说的真的是同一个情节吗?于是我惊呼一句“真是门艺术啊!”恐怕很难再找出像红楼这样一面折射人心的镜子了。

我翻到我以前写的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

“我怎么觉得这种东西我也写过,但我并没有太流连于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情爱爱。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怎么留心看,这篇文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悲伤凄婉的感觉,大量的引用原著倒让人有点看着不舒服。所谓‘煽情’的对话,比如说什么“有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呢?”之类的只显得矫情刻薄,没有揭示更深的悲哀感和飘零感,说出如此话的人身世到底有多堪怜,恐怕不是古代才子佳人故事里简单被拆散这回事吧。曹公更高妙地应该是突出了美,并不是着眼于你侬我侬的痴怨无奈,而是更超前地重视并发现了女性身上的美,她们对自由的渴望。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觉得宝玉和黛玉实际上不是需要生活上的相互关怀,而是心与心的相契。”

现在看来,与其对别人的看法睥睨,有着粉丝一般的狂热,不如多去读几遍红楼,我心了然便好。

红楼梦的读后感26

红楼梦快速看了一遍,也在喜马拉雅挺多很多,最近又在听,有个主播的声音很好听,读的特别好;红楼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诗词歌赋,道儒佛,爱情,亲情,权利等无法不包,怪得不得毛主席对其偏爱有加,读了又读;

对人物来说,最喜爱的丫鬟是晴雯了,率性,活泼机灵,是红楼梦中丫鬟里面长的最偏亮的了,晴雯撕扇是里面比较有意思的清洁了,前一秒宝玉还要赶走晴雯,后一秒就撒扇以博得美人一笑了,可惜的是王夫人不喜欢晴雯这种机灵活泼,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子了,她喜欢的是袭人这种长的普通的,老老实实的,最后不得不被赶出大观园,在堂哥家被嫂子折磨而死了,可惜;

黛玉就是太过聪明,导致很多事情看的太透,所以有点郁郁寡欢,黛玉从来都是喜散不喜聚的,虽是这么说,但是还是积极参加大观园大家组织的活动,基本上大家组织的活动都参加,其实黛玉还是喜欢聚会的,哈哈;作者写黛玉是为了还在天上时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到地底下来的,怎么还恩呢,将一世的眼泪还给宝玉,当眼泪越来越少时,就是黛玉快要仙逝的时候了。

湘云也是个比较受欢迎的妹子,并且也是全本书中比较健康的女孩子了,湘云醉卧芍药花,很美丽很好看的画面,尤其是87版本红楼梦,画面非常美。

红楼梦的读后感27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红楼梦》回味身长的故事。

第一次读《红楼梦》,只觉得心中有一丝隐痛以及对于黛玉的不满和惆怅。一个红楼的女子,竟永远只淌些小女子的眼泪,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境。是的,泪水逐渐消散了她叹息般的目光、丁香般地惆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黄土掩风流。这些都是黛玉曾经含泪吟出的没有一丝音调的歌。初读《红楼梦》时,我仅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深锁闺口、多愁善感的女子无奈伤感时,排遣心中悲伤的词句,脆弱,易伤。而薛宝钗却是相反,薛宝钗的一生被自己算计的非常好。而林黛玉却没给自己留一点的后路,所以可以说林黛玉的人生太失败了。她的眼泪不是一个小女子流下的仓促之泪,她的泪是有一个凝聚的过程的。是一个灵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个悲剧的绝美体现,是文章的温床!

其实,在红楼梦中也暗示过很多人的结局。首先,一开头别人说是“贾雨村和甄士隐演说红楼梦”,便一开始就说红楼梦是有假语存、真事隐的故事。让人百思不解其意……

一曲红楼梦,似梦似幻似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亦真,假假真真真亦假。一遍一遍地读《红楼梦》,感受也越来越深了。

红楼梦的读后感28

一回并没有多少情节,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之后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甄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甄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我就在想,那甄士隐家境也算不错,而且也没做什么亏心事,怎样就没有吉人天相呢?最后却做了个和尚。而那贾雨村因有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忙下,他又官复原职,一上任,便昧著良心,全然不顾自我曾许下的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恩师甄士隐的女儿落下火坑。贾赦想买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贾雨村便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问罪,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你们看看,这样的人,枉费当年甄士隐对他的期望!

真像《好了歌》里说的那样: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红楼梦的读后感2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