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推荐】《三国演义》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我国四大名著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比如:胸怀大志的刘备、恩仇必报的关羽、勇猛如虎的张翼德(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赵云)、勇猛过人的吕布、神机妙算的孔明(诸葛亮)、乐不思蜀的刘禅、罪恶滔天的董卓、优柔寡断的袁绍、军事力量强大的曹操、被称为“江东猛虎”的孙坚、勇猛善战的孙策,还有孙权、关平、姜维、夏侯惇......等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故事很多。刘备听说了诸葛亮的大名,三顾茅庐邀请他出山。前两次都没见着,等刘备第三次选好日子,从中午等到傍晚,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得知刘备的来意,诸葛亮说:“我只是个种田浇水的,怎能担起如此重任?”刘备说:"你不出山,那天下的百姓可怎么办?”诸葛亮看刘备诚心诚意邀请他,便同意出山。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足智多谋令刘备十分的佩服。在第一次战斗中,诸葛亮巧妙地用水和火攻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烧得精光,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立了大功。 刘备为报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被杀之仇,亲自率领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孙权的老窝。吴国的大都督陆逊用一把大火把刘备杀得大败而逃,刘备逃到了白帝城。可对刘备的打击太大了,刘备不但没能为关羽和张飞报仇,还使军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白帝城,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人称后主。 后来,刘禅得知魏军向蜀国杀来,刘禅这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慌了,就把蜀国让给了魏国。
我想:如果刘禅也有雄心大志,也能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说不定天下就是他的了。我们学生也应该具有雄心大志的品质,长大了做一番贡献!
《三国演义》读后感2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吧!这是一个充满人智慧的故事,看过的人一定会受益匪浅,会被文中的主人公诸葛亮的智慧而感染。
这是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一场战争中的故事。在这一天,周瑜要和曹孟德打战,但又怕打不过,因此请来诸葛亮来帮忙,但周瑜心胸狭窄,诸葛亮好心答应帮他,他却有心要为难诸葛亮,周瑜对诸葛亮说:“请你帮我造三十万箭。”周瑜以为这样会让诸葛亮难堪,诸葛亮知道周瑜有意为难他就答应他,并对他许下承诺:“我只需三天时间”。周瑜这下乐了,因为他知道三天时间根本是不可能出三十万支箭的,就这样诸葛亮许下了承诺,并立下了军令状。
第一天,周瑜见诸葛亮没有任何造箭的动机,心里感到奇怪,第二天,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想要造箭的意思,这时周瑜以为诸葛亮放弃了这次任务,心里更乐了,因为这样他能处罚诸葛亮了。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叫周瑜的手下鲁肃借来十几支船,并吩咐士兵用稻草扎成人提在小船上,一切都准备好了,诸葛亮又和鲁肃一起饮酒,一直到夜晚鲁肃见诸葛亮还没有动手的意思,就问:“先生真的有办法借到十万支箭吗?”诸葛亮说:“一切都已准备好,只欠东风”。就这样一直等到深夜,这时刮起了东风,诸葛亮就叫士兵把船开到曹军方向,并击鼓呐喊,曹军以为是敌人偷袭就放箭乱射。经过一番乱射,稻草上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箭数已够,便吩咐士兵把船调头驶回,还叫士兵击鼓呐喊并高喊“谢谢曹孟德的箭”。这时曹操才知道中计了,可为时已晚。
就这样利用着东风和稻草人,不损一兵折一将就得到十万支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如数交上了十万支箭。具有这本事的人我想就只有诸葛亮了。
经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智慧,我们做人就要深地动脑,一切事情都要冷静,而不要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小人之量,这样对人处事都不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3读了一个学期,终于把《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读完了。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将一个个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刻画的淋漓尽致,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让我很难忘,如曹操的奸诈,周瑜的小气,张飞的勇猛,刘禅的无能等等。日记日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无疑是曹操了。曹操生性多疑、阴险奸诈。当许攸问曹操粮草有还剩多少时,曹操以为许攸是袁绍派来的奸细,撒谎三骗许攸,结果都被许攸一一揭穿,许攸叹曰:“曹阿瞒不愧乃奸雄也!”不光如此,曹操还生性残忍,为报父仇,屠杀百姓数万,血洗汜水,残骸如山,尽管后人的评价都是褒少贬多,不过曹操确实一个货真价实的诗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文学意境。曹操的用武方面也很强大,武有许诸、张合、张辽、典韦,文有荀彧、郭嘉,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仓亭破本初,无一不体显出曹军的将才多,军事强,文官多,计谋好。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也让人陶醉于其中:“卧龙”孔明于七星坛祭风;周瑜与黄盖密谋“苦肉之策”;“凤雏”庞统献上“连环之计”。名载史册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拉开帷幕。二龙争霸,雌雄相决;赤壁一地,楼船尽毁,烈火冲天,将云海染得通红,曹军死伤无数。这仿佛把我带进了那次惊心动魄的战役。
周瑜十分聪明,是东吴的军师。可周瑜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十分小气,容不得任何人比自己强。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临死前还在说:“既生瑜,何生亮...”。
要说谁的计谋多,最聪明,那无疑是诸葛亮了。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书中对诸葛亮的事例也很多:孔明借东风、巧摆八卦图、空城计、七擒孟获、木牛流马、草船借箭等等,无一不让人看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不愧是一个英雄。
合上书,我仿佛还沉浸在一个迷人的故事和鲜明个性的人物之中,群雄纷争,逐鹿中原,《三国演义》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充满豪迈和激情的动乱时代。
《三国演义》读后感4《三国演义》,我很喜欢的一部名著,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谨慎多疑的曹操,有诚实守信的鲁肃,有心胸狭隘的周瑜。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中一类人的缩影,我最喜欢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也是蜀国的知识分子之责。他一生都在为蜀国出谋划策,包括《草船借箭》、《空城池计划》、《赤壁之战》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和恐怕活不了多久,就会被魏国彻底吞并。而且诸葛亮也很会写文章,《戒律书》《出师表》都是他写的。
但是,我最佩服诸葛亮的不是他的才华和谋略,而是他对国家的尊重和信仰。
众所周知,刘备死后,由扶不上墙的刘禅继任。但诸葛亮一直辅佐他,完全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嘲笑诸葛亮,说他“愚忠”,不考虑国家。其实我觉得他才是最尊重国家的人。他辅佐两代君主共27年,一心只致力于帮助汉朝,而非统一全国。因此,诸葛亮宁愿不取代阿 ……此处隐藏5482个字……多的有趣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董卓……
还有很多的精彩故事:桃园三结义、张关刘大战吕布、妙使空城计、诸葛亮巧借东风……
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厚得人心。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用了很多的好计策打胜仗。如妙使空城计、巧借东风……对了我们玩的孔明锁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很好玩的。
还有一个人物是我不能不说的,那就是刘备,刘备字玄德,立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为人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诚笳敦厚,忠于友谊,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生死不渝。最后他当上了皇上,治理了很多国家大事。
在这些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赤兔马的故事。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来是董卓的,给了吕布,吕布后来去投靠曹操,却被曹操杀了。吕布死了后,赤兔马被曹操送给了关羽。赤兔马对主人忠心耿耿,关羽死后,赤兔马不吃也不喝,懂马语的人得知是因为关羽对它怀爱在心,所以赤兔马不吃不喝,想主人也没了,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处,最终赤兔马也死了,追随它的主人而去了。
还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很好看的,在故事刚刚开始时,张飞、关羽和刘备在张飞家的桃园里面结成兄弟,刘备最大当大哥,关羽中间当二哥,张飞最小,当然只能是小弟了。后来他们要投军,张飞就把桃园给卖了。
以前,爸爸妈妈给我讲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我就又烦又头痛,这次自己看觉得很有趣,实在是太精彩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13我想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吧,这本书里许多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桃园结义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剧说张飞是卖肉的出身,他平时除了卖肉,就是习武练功。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平时他把猪肉放在门前的一眼井里,井口上压着一块千斤重石。因为没人搬动石头,所以肉也丢不了。他自以为自己力气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写上两行字:搬动石头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红脸膛、长胡须、细眼浓眉的大汉,来到这里贩卖绿豆,这人就是关羽。关羽路过张飞门口,看了石头上的两行字,只见他两膀一叫劲,“嘿”地一声,搬开了大石头。关羽也不客气,“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猪肉,放到自己的小车上,到集市上卖绿豆去了。店里的伙计见一位红脸大汉移石割肉,就赶紧报告给张飞。张飞一听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关羽算帐。 张飞来到集市上,见关羽的小车上还搭放着那半扇猪肉,知道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话,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绿豆,一用劲把绿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关羽的绿豆都成了豆粉。关羽忍不住,问为什么把绿豆拈碎,张飞说这是糟绿豆,二人争着争着,就动手打了起来。这两人力大无比,人们都不敢过来劝架。这时,只见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汉子,肩上挑着一担草鞋过来,这就是刘备。刘备上前,一手一个地把二人分开。三人互相通报了姓名,越说越投机,于是就一同到张飞的店中饮酒。后来,刘备、关羽、张飞在店后桃园里结拜成兄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做人不能 像张飞一样,说话不算话,他说搬动石头者,能白割肉一刀,关羽搬动了石头割了一刀肉,张飞却去找关羽算账。如果我们也像张飞这样就不会干成大事业。
《三国演义》读后感14暑假里,我读了好多书,如:《小学生幽默笑话大王》、《中国孩子必备自救手册》、《封神演义》、《西游记》(上下册)、《三国演义》(上下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上下册)的,《三国演义》全书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湖南散人罗贯中。
三国演义中有千古奸雄、令人憎恶的曹操,仁德兼备的刘备,忠肝义胆的关羽,性暴如火的张飞,智谋殊绝、远过于人的军事奇才的诸葛亮,气量非常狭隘的周瑜,昏庸无能的刘禅……还有让人津津乐道:关羽温酒斩华雄,吕布独挡十八路诸侯,赵云单骑救阿斗,典韦一夫当关战死方休,关羽土山约三事,曹操白马解重围………这些精彩片段,仍是热血澎湃不己的。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有关谋略的集锦,是兵法于文学完美的结合。古人的战争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连环计、空城计、苦肉计、二虎竟食计、美人计等无运用得恰到好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徐庶、曹操、贾诩、郭嘉、荀攸、司马懿、周瑜、陆逊等都很厉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忠肝义胆的关羽,一次他在土山上被曹操所包围,关羽说要曹操保持3条约定,
1.关羽是投降大汉皇帝并不投降曹操。
2.要保证刘备的两位夫人就是关羽的两位嫂嫂的饮食起居和薪水俸禄。
3.一旦知晓大哥刘备的去向将不远千里前去找寻。曹操都答应了,曹操待关羽深厚,赠了他锦袍和赤兔马及十名侍女,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安排他。汉帝见其鬓,称赞惊呼“美髯公”并封为汉寿亭侯。最后关公杀死文丑、颜良……
读完了《三国演义》后,我觉得像关羽这种忠肝义胆、坚守诚信的人,我们要多交流一下,少和那种气量非常狭隘的人交朋友。我以后也要像关羽一样坚守诚信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1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转头空,青三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义片中的首词。《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讲述的是蜀、吴、魏三国之间的兴衰史。
从刘、关、张三兄弟桃园三结义一直到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共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是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晋一统天下。
在《三国演义》中,令我最佩服、欣赏的是曹操。他一位富有极高的军事才能的人,他在几年的南征北战中,占领的长江以北地区,是三位君王中土地最广的一位,就连部分少数民族都是愿意臣服于他的。所以,可以认为他是三位君王中最有才干的,因为有他,魏国才能有那么强大,也是他奠定了晋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他没有辱没世人对他“枭雄“的称呼。
曹操真正强大的原因之一,我觉得是因为他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他并不是按照封建制度进行选拔人才的,他选拔人才是不在乎他是否贫富贵贱,他只看你有没有才能,甚至能够不计前嫌。就那那个陈彬说吧,他一开始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后来袁绍被曹操击败后,陈彬归降,曹操对陈彬说:“你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我的祖宗三代?”陈彬听后,连忙谢罪,曹操非但没有给他处罚,反而照用了他。就是因为这样,曹操手底下才猛将如云,出谋划策的文人众多。
但是凡是人,就会有缺点,曹操的缺点就是会骄傲,俗话说的好,骄兵必败。曹操就是因为在赤壁之战前,屡战屡胜,内心骄傲无比,才会中了周瑜与黄盖的骨肉计,导致了整个赤壁之战的失败。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笑了笑,说道:“北方仍由我占据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经得起挫折、内心宽广、拥有豁达的胸襟的人。
令我最喜爱的文人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足智多谋,最重要的是,他一心一意,鞠躬尽瘁的为蜀汉。他草船借剑、三气周瑜、空城计、锦囊杀魏延等计谋,都是常人都意想不到的,他没有辜负“卧龙”这一称号。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令人大饱眼福,张飞、关羽……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