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5-08-26 19:41:10
化学说课稿(15篇)

化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

好学教育:

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五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自豪感。)

2、激疑解答,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好学教育: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 O2,需要完全分解xkg KMnO4。

KMnO4=== K2MnO4+MnO2+O2↑

158 32

xkg 4.8

36/xkg=32/4.8

x=79

答:需要79kgKMnO4。

(生):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习乐趣。)

5、实践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习):1、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

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于致用,有利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评价,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多媒体显示:)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H2SO4==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 ,产生H2 质量比上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

好学教育:

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 O2 (密度为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 ……此处隐藏24215个字……成,通过蔗糖溶于水的实验介绍溶液的概念,讲解溶液的特征和组成。通过实验介绍溶质与溶剂之间的辩证关系。再由实验引出乳浊液、乳化现象,最后介绍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板书设计

9.1 溶液的形成

一、 溶液的定义

特征:均一、稳定

组成:溶质、溶剂

二、 乳浊液的定义

乳化现象

溶液的应用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恳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

化学说课稿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

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

3、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2)缓慢氧化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4、化合反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介绍: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反思:本课题是全书的重点,学生理解容易但不能灵活运用,我认为应在课后通过反复练习进行巩固!

【练习】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灯泡发光②石蜡熔化③石蜡燃烧④光合作用⑤动植物的呼吸

2、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氧气在常温下为_______色,_______态,固态、液态为_________色。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

③氧气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化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节音标是物质结构中谈到化合物及单质结构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位置看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之后,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

本节课自然而然地从原子过渡到分子,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后,对微观粒子的探索更进一步,这就引出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和单质,这样就可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使化学知识更这顺理成章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

在课的第一部分给出了离子键,即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样通过物理上的电子的知识把离子键引出来,很自然。这里又给出氯化钠的形成及电子式,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物质结构,这也是第一音标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提到共价键,这样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和单质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在高中阶段对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又提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难度加大,所以这是第二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教材总结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给出了化学键的定义,同时指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出能量关系,使得物质结构达到一个高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逐层深入并配合学生自己的一些问题,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思考、讨论相结合。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即氯气和钠的反应引出离子键;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得出离子键,同时强调电子式的书写。

第二是利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并分析氯分子的结构得出共价键和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第三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并分析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化学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