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调查报告

网络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调查报告1调 查 人
调查时间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
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
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
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
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
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
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
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
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
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
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
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
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
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
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
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
。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
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
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
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
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
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
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
,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
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 ……此处隐藏29693个字……事缺乏深入思考,最终将逐渐弱化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5、在回答“网络上可以随便使用自己的权力,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吗”的问题时,有5.9%的人认为“不用承担”,20.3%的人“不清楚”;有19.6%的人认为上网前没必要“接受道德、行为自律的教育”,33.9%的人“无所谓”,而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人仅有19.6%,有83.4%的人不知道。由于一部分学生对于网络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客观地判断,更倾向于“无所谓”、“不清楚”的态度,就使得他们不能有效抵制网络上的不良影响,也不能真正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无所谓”的态度下逐渐从受害者成为传播者、使用者,甚至制造者,个人自律意识逐渐淡化。
通过以上分析,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呢?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
1、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统一。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进入网络时代后,互联网已深入到我们生活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而网络德育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公共道德”①,是德育的一个部分,不能脱离德育这个大的背景。培养网络道德不仅仅是只关注于网络上的问题,它更是一个人在现时生活中道德素养的体现。只有在现实中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 、有自律意识的人,才能在网络上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不难想象,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讲道德,满嘴脏话,到网络上就能变得“彬彬有礼”,讲究“道德情操”?在现实中的 不良行为会通过网络毫无忌讳地展现出来,同样的,网络上的不良行为也会逐渐地渗透到现实生活的行为中,两者互相影响。因此,本人以为提高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素养是培养网络道德的前提或是基础,而网络道德则是现实道德的延伸,要做到现时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道德规范教育的有机统一。
2、网络个人价值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统一。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价值体系,而是逐步趋向于多元化,互连网则为多元化价值体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更崇尚于个人的自主性、个人价值观的选择、不屑于统一的道德规范的制约、个人占主导地位,总之一切追求个性化。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时代在前进,有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有一点我们不应忽略,其核心价值体系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正如《阿斯彭宣言》所讲:“这些核心价值指尊重他人、负责、信任、关心、正义和公民性,超越了文化的、宗教的和社会经济的差异”。②因此,在网络世界中,尊重个人自主性的同时,也应遵守社会统一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它不是限制、制约,而是更好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应有的行为。只有在这种道德规范下,个人的网络行为才会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良性的环境中充分地展现个人价值。
3、理论与实际操作行为相统一。
我们知道,单独的、理论上的道德教育是不能有效的、长久地发挥作用的(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已经吸取的教训),因此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运用与网络上实际操作行为整合在一起的综合方法①。网络德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们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和一堆道德的大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这种道德意识并运用到实际网上操作过程中,诸如:如何规范自身行为,遇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如何应对,面对纷繁的信息如何才能正确筛选,对不良诱惑如何做到“慎独”等等,都是青少年实际面临的考验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消除他们这些“迷茫”,满足内心需要,才能使道德教育从外部引导内化为自身要求,调动自身的力量,真正形成自律而不是他律,避免原来教师空洞说教、学生口服心不服、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局面,使得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变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④。
4、学习网络知识、技能与提高道德素养相统一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纯粹的网络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地明白网络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虚拟性质的“公共场所”,在这里同样需要道德和规范。明辨网络的是与非,有效地利用其有价值的、积极的一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运用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不受侵犯也是青少年主要学习的一课。只有了解、清楚了网络世界的性质,才不会盲目服从、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5、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统一
青少年由于上网而受到不良影响、误入歧途,甚至最终触犯法律的状况,使我们意识到,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教育他们不仅知道现实中的法律法规,还要了解对于网络的国内外法规,做到知法、懂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效约束自身行为。
高中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是靠一套老办法就能教育学生。对这个新的虚拟世界的道德教育,我们也需要采取新的方式、方法,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达到教育目的:
一、构建两个教育整体。一方面构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整体,共同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环境,共同创建网络德育。在向有关部门呼吁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有利监控网络上不良信息,加大对网站的管理力度的同时,学校要向学生提供上网机会,开展网络知识培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和利用正面、积极的网络信息。学校和家长密切联系,创设民主、开明的家庭教育氛围,良好的上网环境,减少学生为避开家长去社会网吧的顾虑;另一方面,构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整体,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教师和家长以正面教育为主旨,并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影响学生。同时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深入沟通,一起探讨、实践网络道德,使道德教育从外部引导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要求。
二、开展各种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对教师、学生、家长的网络知识、网络道德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注重提高网络知识、技能、网站管理能力及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办好家长学校,增加网络学习,提高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对学生不但要进行网络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提高他们对网络世界的认识,正确筛选信息,提高选择能力、辨别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积极的一面,为自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同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关于网络的国内外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其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等。
三、建立学校德育网页、班级网站和学生个人网页。指导学生参与网站、网页的设计、制作,建立各班自己的网站和个人网页,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更换,使全体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为他们正面运用网络知识和技能、实践网络道德提供实践的机会和自由的空间。
四、开展多种活动形式。诸如:全校的宣传活动、专家讲座、网络道德素养征文、网络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网上论坛、师生研讨、网站和网页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将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兴趣,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体验,将网络道德切实应用到实际网络行为中。
以上只是对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探讨,对于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觉规范网络行为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这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