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调查报告

时间:2025-11-02 11:56:13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10篇)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10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患关系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1

医患关系本应成为最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关系变得日趋紧张,且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被所医治的患者打骂、伤害,伤医、杀医事件不断上演;媒体舆论充满了公众对医者的幸灾乐祸、挖苦讽刺,甚至伤医、杀医被视为患者维权理所应当的手段之一;医护人员则满腹委屈与愤怒,有的消极怠工,有的全副武装,有的采取防卫医疗。试想,如若医护人员与患者相互敌对、相互失信、相互伤害,那么医疗技术将停滞不前,医疗水平必然变得保守、退却,最后的胜者将是病魔,届时民众的生命将得不到有效保障。新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当前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是一种最基本且特定的人际关系。究其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医患关系应定义为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疗活动中所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换句话说,医患关系是个群体关系,它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它还会对社会和谐安定造成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时期,医患关系本应和谐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逐年上升,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矛盾升级,进而演化成医疗暴力,患者就医时心存疑虑,医生行医如履薄冰,医患双方的诚信严重缺失。据央视新闻20xx年调查显示:59.8%的医务人员受过语言暴力,13.1%受过身体伤害,仅有0.05%的医患冲突是因医疗事故和差错,绝大多数因患者对医疗效果不满意、不信任医生的治疗方案及觉得医护人员态度不好。医院的耳鼻喉科和急诊室最易发生暴力伤医案件。

医患纠纷的频繁上演,不论是给医方还是患方,甚至给社会秩序,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1)扰乱医院正常的就诊秩序,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2)医患纠纷发生后,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以及人力、物力、精力进行调解处理,但取得的效果却不甚理想;

(3)医患双方之间的诚信度越来越低,医患矛盾更为尖锐,医患关系更为紧张;(4)医院救死扶伤、医务人员医者仁心的声誉和形象受到极大的损害;

(5)阻碍临床医疗技术的正常开展以及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

(6)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2当前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2.1医院方面

(1)医院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观念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医院仍然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办事效率较低,管理存在漏洞,如就诊程序繁琐、医疗环境复杂、收费标准不透明等,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观念还需进一步改进。

(2)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当前一些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缺乏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依旧保持看病不看人的传统观念,未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得患者的人格未得到尊重,患者的精神未得到抚慰。

(3)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监管不到位。长期以来,医院对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只注重业务技术培养,缺少必要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行为建设监督,使得一些医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态度冷淡生硬,或者在医德医风方面存在不正之风,甚至少数个别医务人员出现了贪腐现象。

(4)医患沟通不到位。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和谐的桥梁,但是目前医院的医疗活动过于强调依靠医疗仪器设备,忽视了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患者在医院就诊,希望能够与医务人员多交流沟通,以此获得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然而医务人员往往态度冷淡或寥寥几语,或者沟通内容往往过于专业化,使得患者一头雾水或听不懂,导致医患沟通不通畅,远远未达到沟通目的

(5)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进步的科学,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加之医疗对象千差万别,要求医院的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技术水平;但现实中,一些医院尤其基层医院往往对技术水平缺乏追求,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经常出现漏诊、误诊,或者责任心不强,忽视了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延误最佳就诊时机,造成误治的严重后果,也引发医疗投诉甚至医疗纠纷。

2.2患者方面

(1)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与医学水平本身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医学知识未全面普及,患者的医学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不能正确认识医学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也不能充分理解医疗工作的高风险,从而在就诊时对医务人员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医疗效果达不到患者期望的结果或与患者期望的结果有偏差,就可能引发医疗投诉甚至医疗纠纷。

(2)患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申诉渠道不通畅。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与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一些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如果对医疗服务或医疗效果不满意,会借助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但是这些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患者在全部就医人群中只占少数。实践中由于患者法律意识淡薄,发生医患矛盾时申诉渠道的不通畅,维权成本较高,加之社会上职业医闹的影响,患者维权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如在医院拉横幅、打砸医院、殴打伤害医务人员等。

(3)医患之间的低信任度。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自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患者不安于被动的求医角色,在涉及自身健康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想知道的更加清楚透彻,但实践中医疗服务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如诊疗过程中对检查、用药不透明,医院的价格公示栏形同虚设,侵犯了患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个别医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诊疗过程中收受红包、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极大损害了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得一些患者在就诊时先入为主的对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信任或存有怀疑,加剧了医患之间信任度的大幅滑坡。

2.3其他方面

(1)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新一轮的医改正在逐步推行、不断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而医患关系也是对医疗体制改革的一种挑战,需要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维护。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问题仍然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存在,高投入的医疗费用与患者低水平的收入矛盾突出,当患者期望值较高,而医疗结果与期望值差距甚远便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产生医患矛盾。

(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同地区间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医疗体制下,医疗优势资源往往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尤其贫困山区或者农村的医疗资源获得较少。在医疗资源相对充足的大医院,物资、人员、技术以及设备都可以应付各种紧急事件,相比之下, ……此处隐藏29340个字……是许多的家属会主动塞红包给主刀医生甚至有时连护士都有,他们认为只有给了红包医生才会好好开刀,在医生逐渐沦为工作机器何尝不是某些患者的推波助澜呢?第8题显示,近几年常说的“看病难,看病贵”是广泛存在的,医药改革、民生保障年年在做但是收效甚微,去大医院排练一整天的队只换来医生不耐烦的5分钟看症,好不容易花了上千块买药买仪器病却迟迟不见好转,再去一次医院又是一整天,这样的看病方式亟需完善。第9题真真切切反映了现今医疗方面的现状,选择"没有就医经历让你最不满意的"仅有7人,而选择“医护人员态度冷漠,难以沟通”这一项就有67选次(占到了77%)。明显强烈的对比反映出医护人员方面服务意识、医生的态度也是亟待提高啊,或许你一天内重复看了上百名患者已经很厌烦了,但请你想想那些患者排了将近一天满怀希望终于等到医生了却换来的是不耐烦、无所谓的态度。第10题中,有36.8%的人会到“有亲戚朋友工作的医院”显示出患者(或说群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已经大大下降了,医患关系接都远不如朋友关系了。总体上,医护人员的不合格、群众对医生的不信任、政府政策的不完善构成了医患关系恶化的恶性循环,导致医患关系日趋尖锐、医患纠纷层出不穷。

4.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

关于民众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相关问题有第12、13和15三题。分别是“当您作为病人遇到不耐心诊断您的病情的医生时,您会怎样呢?”、“当您没有得到医生较好的服务时,您会怎样呢?”和“您是否了解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途径程序?”。第12题中遇到不耐烦的医生,会“很生气,甩头就走”的有50人(约占57.5%),会“理解他们的辛苦”的有26人(约占29.9%),会“无所谓”的有11人(约占12.6%)。第13题中,当没有得到医生较好的服务时,有45人会“自认倒霉”(占51.7%),另外有52的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占48.3%)。而15题中遇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时非常清楚的竟然只有1人(占1.1%),知道一些的有30人(月占34.5%),不怎么清楚的有46人(约占52.9%),完全不知道的还有10人,(约占11.5%)。

分析:人民的生命是受到法律的保障的,当人们的生命权利受到破坏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

途径进行维权。在调查中,我们将这两问题进行交叉分析。当群众作为病人遇到不耐心诊断的医生时,有57.5%的人会选择“甩头就走”,其中又有高达48%的人会“自认倒霉”,同样“自认倒霉”还有“理解他们的辛苦”中的高达46.15%的人,选择“无所谓”中81.82%的比率是理所当然的。也可以知道,当没有得到医生较好的服务时,“自认倒霉”的超过一半。单看15题的统计数据:“非常清楚”的仅仅只有1人,大部分人是处于“知道一些”和“不怎么清楚”的(有76人,占87.4%),甚至有10人是完全不知道的。

这表明两点:

(1)、群众的法律意识低下,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还不高,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了。所以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还需提高。

(2)、政府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针对现状,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急需修正。

5.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在医院看来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这一问题只针对医护人员和医院我把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分为医院认为和患者认为两部分,对于医院这一部分没有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而是采访,以下是我对几位采访者回答的一个总结。

(1)、政府资金不足:医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过度市场化。我院定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事实上我院部分是自收自支的“半企业化”管理单位,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既然是自收自支单位,那么理所当然地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医院正常运行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就过分依赖市场化的医疗利润来维持,导致了我院与全国医院以药养医,以医养院,甚至于以医养防(疫)现象的产生。这样,医院的管理就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医生的待遇就依赖于多开检验、检查单,开大处方来增加收入,因而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产生了看病贵现象。

(2)、医院缺乏统一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都是摸索着自己学习、自己管理、使医院缺乏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使得在医疗活动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难以解决,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执行不力,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3)、服务质量的问题:患者在医院里治疗,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也容易出现医疗差错,形成医疗纠纷。虽然收受红包的现象被明令禁止,但是在某一方面,患者和家属不给红包不放心的心里也就产生了部

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现象,同时也造成了医生在大家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再加上医生工作量较大,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和作必要的说明,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4)、对医院过高要求:现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有时已经超出了现代医学所能达到的水平,患者不能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正确认识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当医疗结果与期望出现偏差时容易情绪激动而导致医患矛盾激化。因此,只要在医院里死了人,就被认为是发生医疗事故,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猝死病人和疾病自然死亡的病人只要在医院抢救过或治疗过,就是其家属索取赔偿的理由了,并且一定要赔到钱为止,否则就不罢休。

(5)、处理纠纷的复杂性:保护弱势群体,举证倒置等医改政策,让医疗纠纷把患者与医院的距离加大了,经过权威卫生部门医疗鉴定,法院调解判决,使患者和医院都进入了一个慢性等待期,双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医患纠纷调解过程中患方漫天的要价和医闹的介入,破坏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有的甚至辱骂院长,推打医生,以致医院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医患纠纷,其方法又给医院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经济又带来多余负担。

6.是什么导致医患冲突事件(患者和家属回答)

从统计出来的数据看:由大到小有“医院事故处理不及时解决程序不完善,患者及家属没有得到正确的对待”(73人,占83.9%);“医院与患者沟通不够”(59人,占67.8%);“患者或家属不了解医疗事故的真相,盲目行事,患者不够理性”(52人,占59.8%);“一些人利用医闹谋取非法利益”(40人,占46%);“正规渠道解决医疗纠纷难,医闹反而能够获得赔偿”(38人,占43.7%);认为“原因复杂,不好说”(28人,占32.2%)。

分析:从数据来看,群众认为造成医患冲突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1、医院制度不完善,

2、沟通不够(这点在我看来医院的责任更大),

3、患者对事情反应过激,

4、别有用心的医闹行为(按主要性排序)。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更多的是在医方,医院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在政府和人民的监督下完善医院制度心保障患者权益。

7.怎样促使医患关系良好化 第15题直接向调查对像进行提问。数据如下: 病人对医学知识了解更多占56.32%,医疗技术提高占60.92%,医务人员配备合理占62.07%,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