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元宵被称为“小年”,也是一年当中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成都会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汤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这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得起来包汤圆。包汤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头一天就得把皮儿给和好,只需要用开水把糯米粉冲好,慢慢搓成团状,留着第二天包汤圆用。第二天一早外婆会把芝麻和黄糖放到一个石头做的容器里使劲捶打,直到它们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馅儿就做好了。这时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灶前包汤圆,首先在搓好的皮团上揪下一小块,按成皮饼,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馅儿放到皮儿上,再包裹起来,一定要包紧,不然等会儿就会煮烂。
汤圆在锅里煮,我们在外面等。汤圆一出锅,我们眼睛都掉到里面去了,吞下嘴里的口水,拿起勺子就开始吃汤圆。小孩子都狼吞虎咽得吃,挣着抢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们都会细嚼慢咽地吃,觉得好不容易过个元宵,吃个汤圆,就要细细品味。
吃完汤圆,大人们去聊天,小孩们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动。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都会挂起花灯,有红的、黄的、绿的,有长方形的、圆形的、花型的。大人们都会牵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灯、打灯谜。听说猜出最难的灯谜,就回得到一碗免费的汤圆,这可吸引了许多大人纷纷上去破解这个“难题”。小孩们则会去制作他们自己的小花灯,带回家做纪念。还会有小孩去找老师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满欢笑声、说笑声,好不热闹。平时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这个元宵节所有的乐趣都放到这个晚上了。如果自己愿意的话还可以去祈个福,祈求自己这一年平安健康、多财多福。
元宵过完,也就证明年也过完了。大家就会去工作、上学。像这样的热闹,又要再等上一年。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2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奇怪的风俗,比如: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贴五毒之类的。不过我不是个心细的人,自然做不了这些,我最感兴趣的自然就是吃粽子。
我记得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总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扑面而来的粽叶香气。小时候的我,每到了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做粽子,妈妈磨不过我的软磨硬泡,总是无奈的系上围裙,宠溺的说我是个小馋猫。在粽子下锅后,妈妈都要抱着我与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屈原大诗人遭_人陷害,对当时朝廷充满了失望,然后就跳江自杀了,人们到江打捞他的尸体时并没有打到。于是,人们就将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
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忙碌没有包粽子,我特别不高兴,故意在吃饭时把碗弄得直响。妈妈有些无奈的看着我,忽然对我说:“想吃粽子,就去买材料自己包!”说罢,就起身开门走了。回来后将材料都一一处理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厅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两片大小相似的粽叶弄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不过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过糯米缓缓倒入其中,不过这一步还真不好弄,动不动就是粽叶松了或是压不实糯米,让人恼火得紧。我只好找来回形针把粽叶固定好后再压入糯米。接下来便是要更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个紧紧的立体三棱体,这也是最难的部分,我只好请妈妈帮我弄好。看着不是由自己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么一丝丝的不服气,但还是把它压了下去。找来针和线,开始进行最后的步骤,小心翼翼的将粽叶固定住后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锅中。不一会,那记忆中的粽叶清香便扑面而来,我的眼睛也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这就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家乡的风俗,吃粽子!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3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我们顺德也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想知道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春节是广东最重大的传统节日。顺德的春节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就会去商场买过年的必需品,最少不了的就是红瓜子、开心果、龙江煎堆等.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习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没错,这句诗正是描写元宵节的。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此外,出门赏月、喜猜灯谜、观赏花灯、共吃元宵,这些都是历经岁月沉淀不变的习俗。
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巧手做汤圆”的活动。一走进食堂,看到已经准备好的原料堆满了桌子,闻到那扑面而来的酒酿的香甜味,我们瞬间对制作美食的欲 望愈发强烈了。说干就干,大家洗净双手、挽起袖子便拉开了战场。首先当然是和面了。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水倒进盆里,十几双小手和着糯米粉合力揉着面,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紧接着就是最热闹的做元宵环节了。只见陈老师用手从刚才的大面团上掰下一小块儿,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长条,搁在台面上迅速切成了形似正方体的小块状,“来来来,大家跟着我,每人先拿一块练练手……”我抓了一个放在左手的掌心,右手轻轻合上后摁住小面团顺时针轻轻打转。这玩意儿在我手里滚来滚去,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真有意思!“约莫过了十多秒,我小心翼翼地挪开右手掌:好期待啊,我的第一个元宵会成功吗?“不错不错!”一旁的小王凑近着看。“咦,它怎么被搓成长的了……”同组的小罗看着自己的“成品”忍俊不禁。“嘿,大家快看我的连体娃”,对面的小金一次搓了两个,直接拧成了一个“8”字…… ……此处隐藏4730个字……,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洋洋!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3过年最痛苦的事就是守岁,唉!,一言难尽。——题记
“小孩小孩你别馋……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放寒假了,我疯狂地写作业,终于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写完了大部分的作业,开始开开心心的过年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吃完饺子,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我们在屋里等待春晚开始,我呆在屋里,愿意看书就看书,愿意弹琴就弹琴,愿意听故事就听故事,若都不愿意,就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姐姐也不管,很快春晚就开始了,有趣的小品,我喜欢;搞笑的笑声,妹妹喜欢;悦耳的乐曲,姐姐喜欢;精彩的魔术,爸爸喜欢;优美的舞蹈,妈妈喜欢。我很困,但仍然坐在沙发上,因为我需要与窗户为伴,盆栽为群,靠枕为友,沙发为亲。暮宿沙发之上,夜游太空之中,我要守夜,我太难了!
我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想让自己不困,可渐渐的,我的眼神涣散了;渐渐的,我的眼睛被五零二胶水粘起来了;渐渐的,我的头歪在一边了。突然我努力的换了换头,让自己清醒一点,不到一分钟,我又重复了刚才的一套动作,十分钟,我已经重复了不下十次这套动作,突然姐姐嘟囔着:“终于到了。”什么?什么到了?难道是十二点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姐姐,一个饿虎扑食扑到姐姐面前,姐姐疑惑不解地看着我:“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是不是12点了?”我满怀希望,“什么啊?我是说有一首歌要开始了。”姐姐哭笑不得。“啊!”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失望极了,垂头丧气的去看书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妈妈,“几点了?”“十一点半了”“太好了!”我满面春光,再等半个小时就可以睡觉了,我再也不困了,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看起电视,不时还哈哈大笑,又过了一会儿,终于十二点了,我冲向床,一跃而起,一陷而入,不到一分钟就睡着了,那一晚我睡得格外甜。
苦苦苦,不苦如何熬年夜?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4还记得父母对我说过,他们刚来到钟楼区,这里只是一个并不繁荣的地方,不像现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天,我让妈妈带我去了解一下钟楼区的发展情况和去看看我们原来住的周家村。
奔驰在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的马路上,看着两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马路上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和四周随处可见的绿化,我仿佛感受到了钟楼区宏大的发展前途。妈妈告诉我,昔日这里只是一大片农田而已,几十年发展至今,这钟楼区经历过了无数的风风雨,真的很不容易。听着妈妈的话,又看看这一大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不难想象,钟楼区发展至今,经历过了多少的风风雨雨。
妈妈告诉我,钟楼区还是一个集聚文化内涵的地区。听说最近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展览了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我决定一探究竟。走进运河五号,仔细看着这个从一家纺织厂改造过来的创意街区,我发现了许多常州钟楼区发展的足迹,找到了一些与纺织企业管理有关的提示标语和激励人们工作的锦旗。从这另外的发现看出,钟楼区的企业有了区政府的良好规划,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产业生产当中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这真是钟楼区发展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五号展区,这里就是展览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的地方。一走进大厅,我顿时怔住了:好一派华丽的景象!
只见到处都展览着我们钟楼区小学生的优秀精美美术作品,墙壁上贴的,柜子上摆的,栏杆上挂的……到处都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品种也很丰富,绘画作品、布艺作品、陶艺作品、纸艺作品样样俱全。走近一看,我发现每一件作品都是无比精美的,几乎天衣无缝,仿佛这些美术作品都是出自美术大师的手里的。
从这一件件精美的美术作品可见钟楼区教育也不逊色,练才艺都是“从娃娃抓起”。学生作品美,除了天赋以外,大部分功劳都归功于老师。没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哪来学生们简直巧夺天工的作品?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5“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年年的元宵佳节,晚上吃过元宵,我们一家人都要兴高采烈地去赏灯。今年因为疫情没有闹元宵,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元宵节观灯的情景……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节日的夜空彩灯一闪一闪,就连树都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到公园赏灯,特别是我家的淘气妹妹一出门就消失在花灯中。
公园到处是花灯,空中挂着的精巧别致,广场上摆着的辉煌壮丽。各种各样的造型,从远处看去简直是一片花灯的海洋。花灯按类排列,有猜灯谜系列,动物系列,故事系列……让人目不暇接。
我正陶醉在花灯的世界中,耳边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奶奶,快看,大胖猪!”我回过头,只见有个小男孩指着一盏肥猪灯,手舞足蹈,看样子甭提有多高兴了。在“猜灯谜”区,一位大哥哥盯着花灯上的字谜兴致勃勃地猜着,猜这个不是,猜那个也不是,时而还和旁边前来观赏的人讨论着……
我随着人流往前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过来,她看着前方龙飞凤舞的花灯,激动的说:“今年的花灯好美的,比往年还要好!”我看着那飘亮的凤凰尾翼,彩色的羽毛,不由得啧啧赞叹,感觉自己也身临其境,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
随着人流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花灯尽头,一看时间已到半夜,时间过得好快啊!所有赏灯的人们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徘徊在公园里,不停地拍照……
元宵节的灯会,多么令人神往啊!但愿疫情早日结束,祖国从此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年年都有美丽的灯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