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时间:2025-05-07 19:39:53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

近期我与家人看了《唐山大地震》,虽然我不是唐山人没有真正经历过地震,但是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

首先最让我感动的面对地震的亲情!徐帆演的母亲和张国强演的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看到孩子呼喊,父母爱子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惟妙惟肖,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做出了的痛苦选择过程,被演员演得真实、动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无论是谁都是自己的骨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选择,那可关系着生死,最后选择了弟弟,反映了重男轻女的思想。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分离,母亲无奈的答应,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说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它还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奉献,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灾区的第一线,体现出人民军队是人民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电影中对爱的表现处理非常到位。父亲不顾生死推开母亲自己却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这些体现了爱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地震后母亲30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爱!当看到记载唐山大地震死去二十四万同胞的名字的那堵纪念墙的时候,我的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虽然唐山大地震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坚强的唐山人民靠自己的双手,从一片废墟上再次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园。这部电影是带有伤感的,让我们懂得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2

《唐山大地震》这三十二秒之余间,带来了一个家庭三十二年的生死离别。——题记

这部影片中那动摇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冲击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不只是一部只为赢得票房的作品,这不是娱乐大众的电影,这也不是催人泪下的影视,而是一部震人心弦的灵魂之片。

地震时,方大强正在塌陷的屋子里救女儿却被压死,震后这位母亲有了一个人性的问题,塌下的石头形成了跷跷板的形状,两端之下分别有她的儿子和女儿,如果要救儿子的话,女儿得死,救女儿的话,儿子得死,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无奈的选择了救儿子,女儿听后喃喃的哭了,可这对于他们这一家子来说还只是刚刚开始,女儿意外的“复活”了。她逐渐长大,学医。儿子成家立业,有了一个小康之家.

在最后的一句话中“妈给你道个歉。”把女儿三十二年的心结解开了,女儿说了一声“妈,对不起”中豁然开朗了想到:如果妈妈救自己,并不可能无忧无虑。所以,亲人之间是要多一些理解与包涵滴。

这部片子还反映出了人民和解放军抗震救灾的巨大奉献。无论是汶川还是唐山,解放军永远是冲在最前线的,体现了解放军是人民的保护神,方大强不顾生死将自己推入了死亡的悬崖下,自己却进入摇摇欲坠的房子,体现了方大强对家庭的爱。在以后的生活里,元妮一直“等待”着方大强,表现出了元妮对方大强的执着。

同学们看了这部影片,你就会懂得元妮说的:“人没了,才知道没了。”好好珍惜吧,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了,不要因为什么事就轻生,放弃自己的生命是最愚蠢的行为,更不要觉得自己穷就自卑,人在世上什么事都能放得下,让我们的心中时刻充满着阳光。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3

《唐山大地震》通过一地震中的幸存者方登为线索,把唐山大地震与四川汶川大地震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并以我是唐山人为主题把唐山人的感情,唐山人的善良,唐山人的倔强表现得淋淋尽致。

首先是方达的母亲,在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选择中痛苦的挣扎,一句救弟弟使这位母亲始终生活在愧疚中,以至儿子在深圳混出名堂了,有车子和房子,还有了自己的公司,想接母亲去享福,可这位母亲倔强的说:我哪也不去,我要去了,就更对不起你姐姐和你父亲了……

再说方登,也为母亲的“救弟弟”那句话折磨着,压抑着,直到被善良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以后,几天都不说一句话,甚至以为是哑巴,可是当她第一天上学报名,老师问她的名字的时候,母亲说叫王凡,小方登马上说“我叫王登”,把大家都愣住了,在这只有两个字的语言里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母亲的“救弟弟”让小方登无法接受,另一方面,也为“我是唐山人”这个主题思想埋下了伏笔。

在杭州医学院学习期间,方登和一位研究生意外怀孕,男友为了不影响王登的学业,希望王登做人流,方登坚决不肯,男友问为什么,方登说“因为我是唐山人”,不用多说,就这一句我是唐山人,道出了一个经过了唐山大地震幸存下来的人对生命的执着。

王登在加拿大结了婚,当某一天,她从电视里得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即刻浮现在她眼前,立马到了四川地震灾区,参加了救援工作中。影片就这样把相隔32年的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巧妙地联系起来。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4

这一天,我早早地起床来到学校,因为学校组织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国产大片,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来到电影院时已是人山人海,场面非常热闹。

电影开始了,成群结队的蜻蜓飞来飞去,好像在说大地要地震了,突然间,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整个大地一片黑暗。大强和元妮感觉不对劲,从货车里探出了头,一看是地震了,他们俩很快从车里逃了出来,正在这时,他想到了家里的两个孩子,正赶去救他们,可差点被房屋倒下的砖头打倒了,大强赶紧把元妮往外面推,元妮终于逃了出来,大强却永远离她而去,地震过后,元妮伤心地来到救援现场,突然,她听到有人在喊找到了两个孩子,她激动地跑了过去,原来是她的孩子埋在石头下面,而且只能救出一个孩子,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她做出了决定,救出了她的儿子,而姐姐被车运到了死人堆,幸运的她还活着,被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很多年过去了,唐山大地震恢复了平静,姐姐和弟弟都长大成人了,各自都有了自已的事业。

2008 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赶去现场救援,他们偶然相遇了,弟弟让姐姐认识了自己的亲人,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从此她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地震无情,人性的脆弱,以及最重要的是亲情的可贵,生命的顽强。活着真好,它告诉人们,一切灾难只是暂时的,灾难并不能打垮人们,它只会使人们更加坚强,更有勇气地面对生活。它还让我想到,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5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这几天,我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电影,它是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非常让人感动。

< ……此处隐藏2517个字……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令我最感动是片尾处,方登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登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唐山人,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感触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更美的唐山,同时我还明白: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1

影片结构概述:影片以叙事为主,以片中主人公的感情为线索进行的,把人物的情感与地震发生始末紧密结合起来,透过采用比较,相关等手法,又影片情节感人至深,再有大牌明星的参与和一些搞笑情节的加入,使得影片更具有必须的观赏性!

影片概述:影片以一个惨痛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家庭为故事背景讲述的,看似是一部纪实片,实则是一部讲述人性伦理的情感大戏,影片开端丈夫与妻子十分恩爱,当地震来临时,为了救自我的孩子,丈夫舍生将妻子推开,自我却葬身于废墟之中,和后面王登与研究生的感情观构成了鲜明比较,这不仅仅体现的是一种人性情感的美,更是对青年男女之间感情是否能经的一种考验的一种鞭策,还有母亲在应对救助儿子与女儿抉择时,内心的无耐与纠结,这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女儿被救出时,和在随后的几年里一向对母亲当初的做法耿耿于怀,其实母亲的心里一向十分的痛苦,正如片中台词所说;‘唐山的建筑经过多年重建是能够修复的,但母亲心中的那份伤痛是始终无法修复的。”片尾最后女儿与母亲的心节最后得到了解开,母女二人又重归于好,与片的开端得到了呼应,正好也印证一句话,只要人自有真情在,任何代沟都是能够逾越的!鲁迅先生以前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视敌人淋漓的鲜血,"而这位母亲在失去自我丈夫和女儿的双重打击,任然坚持独自生活三十几年,不仅仅体现了对丈夫的忠贞,更是对人性美的一种宣扬,用修改过鲁迅的名言讲;真正的勇士,敢于直视惨淡人生,一点都不为过!不仅仅刺醒了人的灵魂,更唤起了人的本性,这也就是这部电影能成为最强华语电影的关键所在。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2

23秒,32年,这虽然是普通的数字,但在唐山的大地震里却蕴含着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怀念和女儿对母亲的怨恨。这天,我们看了《唐山大地震》这个感人的电影。

在唐山,一直生活着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地震,让这家的孩子失去了父亲,而不幸频频降临:姐姐和弟弟同时被压在一块大石之下,只能救一个,而另一个会死的。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伤心欲绝,艰难的作出了选择,一字一顿“救-弟-弟”弟弟得救了,可妈妈并不知道福大命大的方登还没有死,他被好心人收留了,她还怀着怨恨生活在人世间。

我觉得爱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爱是一个温馨的家园。因为爱,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人类才变得如此的崇高。而母爱更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片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32年,却依然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女儿。

一位拥有伟大灵魂的母亲用力撑起了这个家,全凭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面对挫折她坚强,不放弃,笑对人生的精神令我学习。

方登在成长的32年里,并不快乐,以为她的心里一直怀着怨恨,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体谅他人的难处,做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勇敢坚强的人。

母亲是为我们雪中送炭的使者,母亲是在风雨中忙碌的天使。

母爱无边!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3

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此时救援人员发现石头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的说:“救弟弟!”姐姐听着了,绝望了,这三个字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

弟弟救活了,一只胳膊没了!

本以为必死的姐姐却奇迹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对母亲的恨。她没有找母亲和弟弟,而是被当做孤儿被一对解放军夫妇给收养。长大的她一向没有回过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学医的她跑到前线进行救援,被一个母亲的行为感动了,最后明白了妈妈当时情绪,慢慢放下了对亲人的恨,觉得弟弟能活着,真好!

受到良心谴责的母亲,她没有搬家,一向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她没有再嫁,一辈子就嫁给这个用生命呵护她的男生。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许诺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是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明白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我亲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4

唐山人在不断的建设和不断的发展。现在的唐山已经焕然一新的感觉。去年冯小刚导演来唐拍摄大型电影《唐山大地震》,根据《余震》这部小说改变的,讲述了地震以后母亲只能在自己孩子中选择救姐姐和弟弟之间选择一个人,妈妈选择救了弟弟,然而姐姐奇迹般的活了让解放军救助了。感动的画面,感动的故事。

今天唐山体育场举办万人首演,这是第一次以唐山为主题拍摄的电影。也很荣幸今天冯小刚导演一起出现万人首场现场。今天左诺没有时间,所以就没有去。很多朋友去现场一睹风采。故事很感动,很多人留下了泪水。演员都尽善尽美的演绎了这场电影。一切都是那么的感动,让人不由得表达这自己的情感。我曾经问过我妈妈对于唐山大地震有什么要代表的。我妈妈回忆那段地震心里面都有恐惧,毕竟死亡的人数很多,父母都是经历唐山大地震的人,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我其中的恐惧,当时的无奈。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一切都是那么的震惊。也许唐山大地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当时的感受,也许唐山大地震太可怕了,可怕到不敢去回忆。

冯小刚导演第一拍摄以地震为题材的电影,他的尝试给全世界展示了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的唐山,唐山现在不断的建设,唐山的不断发展给年轻的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机会,我相信唐山也会发展越来越好,展示给世界不一样的唐山。曾经对唐山的认知,是有34年前的地震,然后现在展示给世人的是唐山不断的强大。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