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荐】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摆渡人读后感1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有人说,它是一本治愈系小说,故事情节温暖感人。
有人说,它是一本低级浅薄的鸡汤书,只供消遣,不可深读。
还有人说,它只是一本烂俗的言情小说,光吐槽就能写满四页A4纸。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也以为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女主死后的灵魂遇见了真命天子摆渡人,在长途跋涉的相处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爱河。速读只能看见表面的情节,唯有细细品读才能深悟其中真意。
15岁的迪伦认为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任何真正的朋友,与母亲的无话可说更让她感到痛苦和无奈,在一团糟的氛围中,她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然而,火车出了事故,她不是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活下来的人
在上火车前,她还在犹豫是否要带上泰迪熊,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的纯真心理。在学校里还会担忧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捉弄,唯一的好友转学离开,更是让她痛苦到无法自拔。她的心里是一片荒原,恐惧、忐忑和不安悄然滋长,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不知所措。
火车出事后,迪伦自己一个人挣扎地爬出车厢,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死了,她没有绝望地哭闹,也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勇敢地面对,在摆渡人崔斯坦的带领下穿越满是魔鬼的荒原。而这个荒原正是迪伦自己的内心映射,天气也会随着迪伦的心情而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测的黑水。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还隐藏着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在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迪伦和崔斯坦一起翻山越岭,一起和恶魔厮杀,一起挣扎着躲进安全小屋,一路上就只有他们两人相伴。日久生情,快到达边界时,迪伦勇敢地向崔斯坦表明心意,然而崔斯坦任务完成就要离开了。
故事并没有就此完结。没有崔斯坦陪伴的迪伦的内心依旧是一片荒芜之地,她被带到一座房子里,里面的生死簿记录了每一个灵魂,被勾去的灵魂,被魔鬼抓去而成为魔鬼的灵魂,还有偷偷想重返荒原回到人间的灵魂。于是迪伦也产生了返回荒原的念头。在一个知识渊博的年迈女人口中,迪伦得知这里的每一扇门都能通往荒原,但没有一个灵魂得以生还。
迪伦更多的是想找到崔斯坦,哪怕魂飞魄散,哪怕沦为魔鬼,她也宁愿一搏,而不是在一个没有崔斯坦的世界里孤独永生。
她打开了返回荒原的门,按来时的路往前走,独自面对凶猛的恶魔,途径那片湖泊时,水底的怪兽合力围攻她,精疲力尽的她就快要放弃了,崔斯坦的脸庞在她脑海里清晰浮现,给予了迪伦继续斗争的力量。一路上,迪伦尽可能地摒弃一切杂念,克服本能的恐惧,低头前行,她必须这样做,不能看那些恶魔,一旦看了,就会被吞噬,但恶魔轮番的偷袭,扰乱了她的意志。一次又一次与恶魔的单独斗争,更加坚定了迪伦找到崔斯坦的决心,也让这个却懦、内心充满恐惧、犹豫不决的小女孩变得越来越勇敢。
终于,迪伦看到为保护另一个女人而与魔鬼们搏斗的崔斯坦,重逢之后两人决定尝试冲破命运的束缚,一起返回人间。后来,迪伦发现了一个小女孩被魔鬼纠缠,她毫不犹豫冲出,引开魔鬼。为保护迪伦,崔斯坦身上多处受伤,他发现他本可以很快自愈的伤口,并没有逐渐恢复而是慢慢腐烂。
回到那个火车发生事故的隧道口,迪伦和崔斯坦忐忑前行,迪伦无意中绊倒松开了牵着崔斯坦的.手,当她醒来,发现医务人员、警察、义工都在忙碌,自己也被抬出了隧道,她以为他消失了,不停地自责。幸运的是,在出口,她看到了他,坐在出口的左侧。他们再次相逢在这个新的世界,彼此打招呼“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虽然是第二次看这本书,看到结局时还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那种感动与幸福,好像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
迪伦因为爱的匮乏,她的心是一片的荒原,填满了恐惧、不安、却懦、犹豫。在经历生死之后,她蜕变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懂得爱,懂得关心,懂得保护他人。
《摆渡人》这本书更多的是通过一个十五岁小女孩的蜕变来告诉读者,每个人都会有内心荒芜的时候,无论多无助多黑暗,也不要自甘堕落,只要你肯行动愿意坚持,荒原也能变成绿洲。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其实,所谓的摆渡人,就是我们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2当我开始要读《摆渡人》的时候,就有人留言要我分享读后的感想。那时候我不确定我能写出什么真正的感想,因为我不知道这本书将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感觉,仅仅是亟不可待的读完整个故事?还是震撼心灵的久久回味?初读时我不确定,此刻,我依然不确定,只因为读完它后,我久久不能从故事中自拔,我每做一件事我都会想到书中的某个故事情节,以至于到现在我更加不知道读完它是何感想。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是火车事故的唯一遇难者,当她走出火车隧道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两人在摆渡过荒原的过程中产生了超越各自身份局限的情感——爱情。当崔斯坦将迪伦按照规定摆渡过荒原,在最后离别的两个世界的分界点,他倾诉了自己一直压抑的情感,迪伦也因此确定了双方的爱情。而恰恰是这份感情导致迪伦坚持违背常规,冒着被魔鬼吞噬灵魂的危险返回荒原寻找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故事最后迪伦如愿带着自己的摆渡人,在坚强的意念支撑下重返人间……
3月8日,我摘录了两段文中的文字,其中一段是这样的:“她也尽力去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样的感受。自我完全是由身边的人界定,永远没有独处的时刻,甚至连自己本来的相貌都不知道。她想不下去了。这一次她很欣慰自己还是自己。”这就是迪伦眼中的崔斯坦——她的摆渡人。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什么是摆渡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一切都任由命运安排,每一个摆渡人只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从不考虑界定之外的事。他们真的由身边的人界定自己,界定自己的姓名、出生、语言,甚至相貌,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崔斯坦在长期的摆渡生活中失去了自我,他不敢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他曾经也厌恶过这样平淡的生活,但他从来没有勇气,或者说是足够坚定的信念去改变什么,只因为他已经在平淡的时间长河里丢失了自己。了解了这些的迪伦她庆幸自己还是自己。
可实际上,我们又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呢?是通过职业界定自己是一名打工者或生意人?还是通过家庭界定自己是位父亲或母亲?也许这样的界定还是简单的。你会发现,即便你告诉自己已经界定的身份,你还是依然会感到迷茫。和大家在一起时你是这样的自己,而独处时你又是那样的自己。 ……此处隐藏22207个字……给予保护和陪伴,能够她度过一次次危险。
寻找自己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迪伦因为有崔斯坦的保护,终于顺利到达”天堂“的彼岸。刘备在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也是希望诸葛亮给成为“摆渡人”。
因为有“摆渡人”,可以让人生少走一点弯路,少碰一些荆棘,少受一点苦难。
想一想,你的人生是否有过这样的”摆渡人“?每当你迷茫、困难、犹豫的时候,给你沉重一击、或者轻微的点拨,让你瞬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了。当然,如果你没有,也不必强求。现实中这样的“摆渡人”并不是人人都遇到的,也或许是你还未曾遇到。
但每个历史人物传记、每位长者话语,每位成功者故事也都能给你成长提供建议。
重返荒原历练
也许人只有在颠沛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
小说的第二部分“重返荒原”写的是迪伦因为对崔斯坦的思念而选择重返荒原,但我在看来这其实更像是一个人的“旅途”。
当你有足够的历练,就开始需要一个人为了目标去前进。没有了“摆渡人”,需要你独自上路。
当然,想比较之前的手足无措,现在你知道每个“安全屋”在哪里?知道达到“安全屋”需要多少天?知道路上会有哪些“深渊”?即使有突发的情况,你也会知道什么方法赢得成功。
当你达到成功的彼岸,就能够轻松的和别人说句“嗨”。
整本小说读下来会给人一种奇幻、惊险的感觉,人死后真的会有一片荒原在等着你吗?
但从情节来说,我并没有被迪伦和崔斯坦爱情震撼。
相反在我看来,15岁的迪伦似乎是一个任性的小孩,为了爱情,为了崔斯坦,她放弃了父母,重新回到危险荒原去寻找崔斯坦,这在我看来是一种缺爱并且任性的小女生行为。
但抛开人物的性格特征,迪伦的勇敢和坚持让我感动,毕竟,现实中的我,可能不会采取如此冒险的方式去寻找所谓的爱情。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摆渡人读后感15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成长与救赎之路。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她在荒原中,遇见了崔斯坦,他在一路上拼命地保护她,迪伦渐渐地喜欢上崔斯坦了,在他的引导下来到天堂的彼岸。然而走过分界线后她便再也见不到崔斯坦,对崔斯坦的思念让迪伦痛苦,逐渐坚强起来的迪伦知道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她决定逆着危险重重的荒原回到起点,和崔斯坦在一起。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故事里的人物仅仅有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还隐藏着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每个行走在荒原中的人们,都将天堂视为自己灵魂的终点站,他们拼尽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奔跑,却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但是迪伦和崔斯坦却是个例外,在荒原中,迪伦遇见了男孩崔斯坦,她的灵魂摆渡人。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他们一起躲避恶魔的利爪,艰难地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她的灵魂不同于所有他曾经保护过的灵魂,即使自己身处险境,依然对世界和他人充满好奇,富有同情心,还有只属于少女的娇羞与悸动。两人在荒原中相伴行走的故事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一段:他们从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恋,像一对儿真正的小情侣一样聊天,心动,争吵,拥抱……这一切在危险的荒原之中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再远的旅程,终需有一别。两株刚刚萌发的爱情幼苗,被一块看不见的帷幕隔在了冰冷的两个世界。
迪伦终于来到了天堂,传说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然而对她来说,失去了爱人的陪伴,天堂不过是座散发虚幻光芒的荒凉城堡。她注定要为爱寻找,以前是父亲,现在是崔斯坦。她想念他的陪伴,为了找到他,她愿意付出生命与灵魂的双重代价,即使等待着她的,是跌入黑暗的炼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没有了摆渡人,迪伦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强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临都意味着死神恶魔的呼唤,迪伦说,她不再害怕看到恶魔了,那是因为,心里有了坚定的`爱,就有了无畏一切的胆量。终于再次见到崔斯坦,他们的角色打了个颠倒,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我们一定要回去!”15岁的迪伦再没有了是不是带小熊的犹豫不决,再没有了面对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环境而在心底产生的怨怼,她有的只有对爱的向往和坚守!果然,爱带来了奇迹!“她看着他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紧张的我怎么都不肯放下手里的书,一直在读到这句话时,才放心的合上书,抬了眼,看一看窗外的绿树,深深的吸入一口满含桂花香的空气,来平复一下自己紧张的思绪,终于一起回到这个世界里,心才可以放下,为迪伦和崔斯坦而放下。
其实,这个神秘的灵魂摆渡人可以说是自我投射的,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明了自己的摆渡人来引领自己,在将要溺水时获救,在深陷淤泥时被扯出来,在不知道方向时被指引。所以,与其说两人相伴,还不如直接说,每个人的荒原最终只有自己陪伴着自己,孤独而坚定的走过。摆渡人引领的是人的灵魂,而指引摆渡人来引领的,却是自己。其实,摆渡人,就是你自己!给了我们希望的摆渡人,其实,就是自己给了自己希望!自己给予了自己的救赎!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不能说急于去寻求帮助,急于去依赖于别人,万一别人也是无能为力,那我们该怎么办?怨恨别人?还是说嚎啕大哭?都不是,我们要知道真正可以让我们度过难关的人只有自己,真正的灵魂摆渡人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勇气,信念和毅力,才可以得到让自己真正的救赎。当我们必须直面生存和死亡、灵魂的毁灭与爱情的永生之艰难选择时,自己应该怎么走才能不让自己后悔?
读到这里,我似乎从书中找到了答案,面临艰难的选择,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是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没错,只有遵从自己内心所想走出来的路,才能不让自己后悔,要知道,所谓每个人生命中的那个灵魂摆渡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