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看雀说课稿

隔窗看雀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隔窗看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隔窗看雀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
CAI 动态麻雀图
听,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就是麻雀,生活中平凡得让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种鸟儿,可周涛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隔窗看雀》。
文章600余字,11个自然段,构思新颖,语言质朴,蕴意深刻。文章前5段,作者描写了麻雀的“跳跃”、“翘尾巴”“飞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也仅仅只是一篇优秀的状物范文,妙的是作者笔锋一转,在第6自然段提炼出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心灵写照:“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并进一步诠释它坚忍、乐观、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写了麻雀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欣赏之情倾泻无遗。
扬扬洒洒的文字让人浮想联翩,更令人感慨不已。但作者由“雀”到“人”、寄情于物的写法,特别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学生很难理解,一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贫乏,二是因为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还很欠缺。作为教师,我应该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掌握文本的重点,理解文本的难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推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CAI出示: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重点指导“翘、禽、庸、栽”的写法;理解“忙碌、羞愧、平庸、自卑、幼稚”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4、从作者观察和描写麻雀的写法中受到启发,模仿描写小动物。
【教学重点】体会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整篇文章的教学,我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1,初步落实教学目标4,整体感知全文,理解麻雀的忙碌和平庸;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2、3,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二 教法学法
我始终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因此,我选择了如下的方法。
CAI出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抓词扣句体会情感 以读代讲引发共鸣
创设情境想象补白 拓展练习深化感悟
三 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个中心句上牵下联,层层剥笋认识麻雀的形象,理解句子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CAI:
激趣整体感知 雀儿巧妙登台
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
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
图文并茂想象 雀儿点缀生活
隔窗放飞思想 雀儿唤醒生命
第一个环节:激趣整体感知,雀儿巧妙登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开课时,我分步板书“雀”字,由“小”和“隹”合起来就是“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和平时生活,初步认识麻雀的形象:一种很小的、短尾巴的鸟。
紧接着是对课文整体感知。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归纳出文章写了麻雀:“忙碌平庸、不羞愧不自卑、点缀生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最后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贵有疑”,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文本对话,同时直奔重点,抓住本课的核心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麻雀外在的生活情态,感受它的“忙碌、平庸”
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
课堂上,我由学生质疑入手,提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麻雀的“忙碌、平庸”?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集体交流:首先感受麻雀的“忙碌”。学生说到哪就让他读哪;读到哪,老师就评价、反馈、指导到哪。
(CAI出示:
它总是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不停地跳)
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不停地翘尾巴)
它常常毫无缘由地“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缘由地飞回来。(不停地飞)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飞行的特点))
其中第5段,描写了麻雀飞行的特点,语言表达很精妙,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描写小动物的极好范例,同时作者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这一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充分朗读外,还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划、栽、扇动”和“几起几落的弧线”、“ 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课文的1——5段中,学生们抓住了麻雀不停地跳跃,不停翘尾巴,不停地飞上飞下,充分地感受到了它的忙碌。在此基础上,我相机地引导学生以“麻雀真是忙碌呀”为中心句写个小练笔。
CAI:
“麻雀真是忙碌呀!它总是不停地跳,像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它总是不停地翘尾巴,那是为了保持平衡;它总是不停地飞,忽上忽下,忽直忽曲,似乎在练习空中表演。雀儿真是不知道累呀!”
通过这样一个练笔,既有效地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又让学生对麻雀的“忙碌”有了一个完整地认识。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麻雀的“平庸”呢?一是外形很不起眼;二是飞得太低。其中描写麻雀飞行的一个句子,我进行了重点指导。
CAI: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与市井之间……”
(1)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它很“平庸”呢?
(2)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不会”“也不会”“不能”这些关键词去体会它的“平庸”。
(3)师:那么,它会些什么 ……此处隐藏8450个字……一篇文质优美、耐人寻味的好课文,但学生理解起来确实难度很大。课文里面蕴藏着太多的知识点需要挖掘,而且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感觉自己不知道怎样把握,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是兼顾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通俗地说就是很容易顾此失彼。这节课我先后试教3次,最长一次拖堂40分钟还是不得草草收场。有专家说,课堂上要争取不问。问题是老师不问学生没有那么强的能力能自主学习。
隔窗看雀说课稿5设计思路:
课文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开篇从麻雀最日常的姿态写起,它们落脚、翘尾、轻飞……不亦乐乎。接着,是文章最有力量的一个段落,作者极富情感却又不动声色地描绘了麻雀是怎样的活着。文章最后,则在对麻雀平凡生活的诗意的写照中结束。
静静地读,这被人们司空见惯、曾为“四害”之一的麻雀竟然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别样的神采,过得那样逍遥自在。慢慢的品,发现这麻雀绝不简单,它平凡,普通甚至碌碌无为的常态中竟然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及至查阅资料,赫然发现作者竟是有着“南余(余秋雨)北周”之称的军旅作家周涛,而其作品中,“生命与自然”是他一贯的主题。
这篇文章的内涵与学生的认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的困难,麻雀仅仅是一个他们并不陌生的事物,但是要感受和领悟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并不容易。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义,领略到文章深处的东西呢?我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抓住文章最主要的枝干,紧紧扣住文中能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摩擦和振动的语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自主学习,感知、理解、品玩、回味,读出文中情感,从文章的表层读向深层,逐步领悟到作者的用意并感受到优美文字中所传达出的情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麻雀“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常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文中优美细腻的语言文字,想像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3.学习作者在状物中定点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麻雀的“忙碌”和“平庸”
教学难点
理解麻雀的“不羞愧”和“不自卑”
教学准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的练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词
三、体会麻雀的“忙碌”和“平庸”
第二课时
一、引入“不羞愧,不自卑”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麻雀的确是忙忙碌碌、平平庸庸。这也正是麻雀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
但是本文的作者,又看到了它的另一面,那就是“不羞愧,不自卑”。
羞愧、自卑是什么意思?加了否定词,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感受“不羞愧,不自卑”
1.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不自卑”呢?咱们还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和巨资去感受吧。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来吧,把你发现的麻雀“不羞愧”、“不自卑”的地方读出来、说出来。
预设:
句子一:“它常常毫无缘由地“扑棱”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原因地飞回来。”
点拨:飞得不好,也绝不躲着,就要飞,不停的飞。
句子二: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仍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
点拨:到底怎么飞?简单的画一画。
它这么飞,是在干吗呢?
它独自玩着自己的小花样,做着有点惊险的小动作,真是悠然自得。谁来读一读?
句子三: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
点拨:市井之间,是指哪些地方?
它会怎么与人共存呢?
句子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
点拨:叫得再难听,也是自己的声音。
句子五:句子六、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韧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点拨:谁再来读一读它的责任?
什么叫“坚韧”?
在环境的变化、四季的更迭中,它要坚强的忍耐些什么呢?
是呀,最难过的就是冬天,许多鸟儿忍受不了,不得不迁徙,成为候鸟。而麻雀,不论春夏秋冬,永远生机勃勃。你们能把这个意思带到句子中读出来吗?练习一下。
指名读。省略号的味儿读出来了吗?
全班同学一起来读。
3.补充老师还收集了有关麻雀的几幅图片,没有配乐,更没有配音。目的是让你们自己了现场解说,行吗?
(图片内容:栖息、觅食、育雏)
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知道读好句子“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三、欣赏“不羞愧,不自卑”
1.作者隔窗看雀,看到的是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也正因为如此,课文中含有几许新奇之处,神来之笔,值得我们好好玩味。你们觉得哪些段落、哪些句子非常精彩,自己来找一找,读一读。
2.同桌交流
3.反馈
预设:
句子一: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
点拨;这句话哪儿写得好?
你觉得麻雀不停的跺脚,是在干什么呢?
句子二:“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面墙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追逐翻飞的一对儿,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点拨:
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来轻轻读读吧。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全班分成四人小组,一组读一种标点符号。
看课件,区别有“小标点”和没有“小标点”的景象。
练习背诵。
4.在这精彩的画面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四、参悟“不羞愧,不自卑”
1.作者用精辟的目光,精彩的语句,给我们描绘出麻雀生活中最潇洒、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画面。他一直隔着窗户来观察麻雀的生活,这叫做“定点观察”
2.看看板书,关于定点观察,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正是这种定点的、深入的观察方法,才使作者有了独到的发现
3.学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作者在借物喻人、借物抒怀.
4.总结:俗话说,“一花一世界,一物一乾坤”,从普普通通的麻雀身上,我们却联想到了许多普普通通的人,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在忙碌中不羞愧,在平庸中不自卑!
板书设计
看
听忙碌而不羞愧,
定点观察想象平庸而不自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