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实习报告

时间:2025-09-03 11:56:08
阶段性实习报告

阶段性实习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阶段性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阶段性实习报告1

受文山麻栗坡金玮矿产公司委托,昆明理工大学承担了该公司坝子选矿厂选矿技术攻关工作。技术攻关的目的是提高该选矿厂的选矿技术指标,要求精矿品位大于45%,回收率达到75%。本次工业试验的阶段性攻关工作自20xx年xx月开始,至20xx年xx月xx日,在本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确定攻关工作开始的时间,签订技术合同;2、研究当时的生产现状,并制定攻关工作生产现场的工作参数和生产流程;3、试验室小型验证试验研究;4、现场流程调整和设备调试;5、工业技术攻关和工业化生产试验研究。

本次技术攻关是在紫金西南公司和麻栗坡紫金钨业集团的直接领导下,由昆明理工大学负责选矿技术,选矿厂负责生产组织实施。在攻关过程中,全体人员工作认真、踏实,本着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现将本次攻关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如下。

1、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磨矿细度。

选矿厂目前采用一段闭路磨矿流程。磨矿细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根据矿石性质和实验室小型试验研究结果,选矿工艺流程要求的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左右,原设计为一段开路棒磨——二段闭路球磨的磨矿流程,设计日处理能力20xx吨。后被更改为一段闭路

球磨,日处理能力增加到2600吨左右。致使磨矿细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目前仅为60%左右-200目。

(2)药剂制度。

通过观察发现,加温浮选时药剂用量很大,达到每处理一吨粗精矿水玻璃用量120~140公斤,捕收剂用量9公斤左右。

(3)设备运转。

五个加温搅拌桶其中有一个出现故障无法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浓密池底部的砂浆泵功率不足导致了抽入到加温搅拌桶内的矿浆浓度较低。加温浮选的粗选槽可能过小,承受不了现有的矿浆处理量。

(4)生产指标

自20xx年xx月改变工艺流程为加温浮选以来,至20xx年1月底,生产基本稳定。经对报表进行初步统计,原矿平均品位0.32%左右,常温粗选尾矿品位0.1%左右,常温粗选回收率70%左右;加温浮选精矿品位45%左右,回收率85%左右,尾矿品位0.7%左右。选矿厂总尾矿品位估算为0.13%左右,该尾矿品位尚未将硫精矿中的钨和浓密机的溢流水含钨计算在内。

一般而言,经对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生产实际调查,硫精矿中含钨品位和原矿几乎一样,产率约3%~5%;浓密机溢流水中矿石固体浓度1%~2%,含氧化钨5%左右。这两部分都直接放入尾矿库中,未进入报表计算。

当然,上述的统计数据不十分准确。但可以看出,选矿厂的实际

回收率是比较低的,尚有许多技术工作需要攻关。

(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20xx年开始攻关前夕,选矿厂生产指标大幅度下降,主要是指加温浮选部分。自20xx年xx月xx日开机生产至20xx年xx月xx日攻关组到达现场,根据生产当天化验单和处理量等统计数据表明:原矿品位0.316%,粗尾品位0.098%,粗选回收率70%左右;加温精选区精矿品位小于40%,仅36%左右,尾矿跑尾在30个班中有近十多个班达到1%以上,回收率很低。

但是,我们查阅公开的生产报表,这些数据都变了,居然没有看见任何一个班加温浮选部分的.尾矿品位大于1%,精矿品位也大于45%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本次技术攻关难度巨大。

2:攻关组本次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1)、常温粗选部分

1)、对常温粗选部分的流程进行了简单改造,根据试验室研究结果,并结合洒西选矿厂的生产经验,决定取消脱硫选别作业;从而减少了因脱硫作业造成的钨损失,提高回收率3%~5%。

2)、在不增加浮选设备的情况下(实际还减少使用一个搅拌桶),通过调整流程结构,延长了粗选时间和粗精选时间。有利于粗选回收率的提高;

3)、改变了粗选的加药地点。延长了捕收剂的作用时间,也有利于提高作业回收率。

4)、为回水利用创造了条件,可进一步减少药剂消耗。经过本次流程调整,回水可以直接加入球磨机中,从而避免了因浓密机溢流水直接排入尾矿库中而造成的钨损失,回收率也有所提高,药剂用量减少。这是以前所不能实现的。

当然,这一技术在本次攻关中虽下达了技术指令,但因条件限制,尚未开展。

5)、进行了粗选药剂制度的调整,包括药剂种类和药剂用量的调整,力争达到好的效果。

6)、提高磨矿细度。

由于现在的磨矿流程已经改为一段磨矿流程,根本无法实现试验室的磨矿细度指标。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处理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磨矿介质配比和磨矿浓度,使磨矿细度达到-200目70%以上。

通过以上技术工作,粗选的选矿指标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变,经对试验阶段的数据进行统计(包括调试阶段不稳定的情况都计算在内),不仅使原脱硫损失的钨降为零,钨的回收率增加3%~5%,同时,粗选的尾矿品位下降到0.086%,并且,无论原矿品位上升到0.35%以上时,尾矿品位也都在0.086%左右,生产较稳定。对比结果见表1。

注:表中对原选矿的统计数据可能不准确,没有查原始化验单据。仅供参考。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到,虽然表观回收率变化不大,但考虑尾矿的变化情况,结合原矿品位的降低和避免脱硫的损失,实际回收率有可能增加5%左右。

(2)、加温浮选部分

加温浮选的流程没有调整。主要工作是开展药剂制度试验。

对于药剂制度问题,首先应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和摸索过程,然后再根据现场生产条件(比如磨机运转情况等)做出适当调整。

我们改变了原在加温搅拌桶中添加絮凝剂的做法,不再添加絮凝剂。并对水玻璃的用量、捕收剂、调整剂的用量和加药地点进行了试验,同时对加温参数如温度也进行了试验。

通过试验,首先让生产正常,使精矿品位由36%左右上升到45%左右,保证产品的正常销售。同时降低药剂的使用量。表2是本次试验前后的药剂使用情况对比表。可以看到,水玻璃用量减少了50公斤/吨,捕收剂用量减少了6公斤,增加了5公斤硫化钠的用量。如每天处理粗精矿150吨,按药剂目前的市场价格,攻关试验节省药剂的消耗每天在13000元左右。

表2加温浮选流程中药剂使用情况

加温精选部分试验指标对比较大,同时,据说原生产中金属严重不平衡,有时每月实际生产多出十多个金属吨,从而出现了对数据的人为变化。因此,该数据仅供参考。

……此处隐藏16997个字……p>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安排:第一周,先熟悉图纸和施工流程工艺。第二周,到施工现场,了解不同阶段的实体工程建设并感受工程的管理方法。第三周,了

解招投标程序并学习标书编制。第四、五周,熟悉预决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尝试施工图预算编制。

第一天到公司,在跟于经理的交流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还远远不能让我去从事工程方面的任何一方面的工作,很多问题我都在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跟了小祝师傅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小祝师傅其实很年轻,毕业也才四年,大概是因为年龄相仿的关系,就稍微放松了点。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就从简单的图纸开始学习。可即使是一套小型工程图纸,我还是倍感压力。后来在师傅的指点下,开始一点点的看。重点看了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以前觉得说明没什么,都是些官腔,但是其实不然,你要记住的东西有很多,如在结构说明里面,建筑构造做法表、钢筋的使用,锚固等等都需要了解。而后看平、立、剖面图,对房间的开间,进深,跨度有所了解,要求在大脑里形成对整个建筑的三维成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最难的,后来师傅教了我几个小招之后建议我去设计部门观察学习,看他们的成图设计过程,并向专业的设计人才练习三维立体。之后也了解了其他工程部件的做法。第一周,我接触了之前从未涉及的很多东西,觉得获益匪浅。同时又觉得自己学的还远远不够。

第二周,在负责###项目的项目经理老祝师傅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位于宝山区的建筑工地。在去的路上,师傅先向我普及了工地安全知识,并给了我一顶安全帽。进入工地,师傅仔细介绍了该项目,我了解到####(项目基本情况)。在这里,有刚开始施工的,也有快竣工的一期工程,所以给我提供了良好的见习环境。这一个星期,从土方工程开始,到外墙装饰,内墙砌筑,门窗工程,我走马观花式的见习,很好的替我解决了之前光看图纸不能形成立体的难题,也懂得了更多。

第三周,我是在公司熟悉招投标流程及学习标书的编制。我接触了更多的部门、机关。通过学习发现,招投标流程跟我们的教科书上写的大相径庭,但涉及到更多的政府机关需要联络。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有很多个环节,不亲身经历根本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和繁琐。但看到实际的招标文件和标书甚至档案袋,都让我兴奋不已,我觉得那是一种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一个里程碑。在学习制作标书的这一周,还有另一个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同学跟我一起合作,在一起讨论学习中,我们互相帮衬,在平时交流中发现他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都要优

于我,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我现在最大的不足。

接下去的两周,是熟悉预决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尝试施工图预算编制。这是我最感兴趣的模块,也是本次实习中学习时间最长的部分。师傅介绍说:施工图预算在各个造价阶段最复杂的工作,它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预算,装饰装修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园林绿化工程预算等等。当然我知道现在的我知识浅薄,所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有关预算方面的基础的知识。师傅让我先看《上海市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xx)》、《上海市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20xx)》及《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应用手册》第二版这几本书。

《上海市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我们在之前并没有接触到,所以对于里面的内容,我觉得陌生而又新奇,虽然之前从未接触,但是本次实习,我既可以提前学习在下学期要学到的内容,也可以将定额中的不懂之处请教师傅,让我对于定额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师傅告诉我,看定额最重要的是看每一章的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并且看的'顺序应和房屋建造的顺序一样,一步一步来。如按桩基础与地基加固工程、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等,依次下去。

了解建筑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土石方建筑工程工程量,桩基础工程工程量,砌筑工程工程量和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师傅告诉我看《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应用手册》的时候,不要斟酌于某道例题的计算,而是注重于计算的方法,一项工程的竣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许多有序的工序,应当一步一步依次下来。在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算的最多的便是体积的公式,例如基槽的体积,墙体柱梁的体积各种各样不同形式基础的体积,计算不同形状的体积公式与数学公式虽然类似,但是如何明确公式里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意思和如何从施工图中准确地读取这些数字却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我发现建筑工程工程量体积的计算不仅仅是数学公式的简单应用,也不只是书本公式的直接套用,更需要具有读懂图纸的基本功,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所代表的准确含义。

而之前的图纸学习和工地见习都为我学习预算编制做了预热,而不至于那么茫然。其实刚刚看到图纸的时候,不免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通过看工程量计算规则,我发现只有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才能最终将

它们汇总在一起,而且工程量的计算也是按一定顺序,例如以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的顺序计算工程量,其实看似复杂没有头绪的施工图,只要按照一步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便会变的明朗清晰了。我先计算土方开挖的工程量,其中包括大面积整体的开挖,基础、基础梁的开挖,垫层的开挖。这个计算有点复杂,基础与基础梁的形状都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计算时不同的样式应分开来计算,最后在合并套用相应的定额,这样一目了然,便于核对。并且基础与基础梁的开挖,均按要扣除基础与基础梁,基础梁与基础梁重叠的部分,而垫层则无需扣除重叠的部分,只需要将其所有的相加,套用垫层的定额即可。然后,我计算基础与基础梁的混凝土工程量,其工程量与其土方开挖量相同,无需扣除其中的钢筋的量,直接套用定额就行了。之后再一步一步,一层一层的计算其他相关工程量。然后计算桩基础工程,地基打桩,根据预算定额中打桩以米为单位,只要算出桩的长度,即可套用相应的定额,算出桩的造价。然而桩的长度计算要根据桩底与桩顶的标高进行计算,并且桩的标高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在计算时仔细的观察。通过师傅的耐心讲解,我对此不再畏惧了,而是更耐心的探索其中的奥秘。

这五周的实习生活,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积累了我的课外实践经验,让我两个多月的暑假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意义。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近40天的实习生活中,我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 7,8月严酷而闷热,气温达到四十多度,有时候待在阴凉的地方都能汗流浃背,而此时的工人们曝晒在阳光下,汗水早已经打湿了原本就单薄的工作服。在原本就容易中暑的季节,我觉得工地应该更加重视此类问题,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1、合理安排工作的时间,户外施工避免高温时段,中午能空出较长的时间给工人休息。2、增加设施供水点,并及时安排人员加水。3、准备一些能够消暑的药物,譬如藿香正气水之类的。4、工地上安排医疗站,当工人们出现中暑或意外状况时,专业医务人员能提前进行护理措施。希望在炎热的夏天,工地在争创严格完成工程规划的同时,也能注意工人们的安全。5,高温补贴要按时按量发放到工人手中,这是他们应得的津贴。

《阶段性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